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患者共95例。根据其肿瘤在大脑镰上生长部位不同,以冠状缝和人字缝为界,将其分为前部型、中部型以及后部型3组。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等方法分析其临床表现、肿瘤特点、手术预后等情况,探讨三种类型镰旁脑膜瘤存在的差异,指导其手术方案选择及手术预后评估。结果:在本组数据中,肿瘤达到全切的85例,全切率89.5%;术后有并发症的30例,发生率31.6%,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4例,发生率4.2%,复发/进展的有6例,复发率6.3%,死亡1例,死亡率1.0%,治疗后KPS评分改善的83例(87.4%)。病理结果方面,纤维型、上皮型较常见,WHO I级有91例,良性率95.8%。分型来看,中部型(42例)和前部型(40例)是常见的生长部位,后部型(13例)相对少见。三种类型镰旁脑膜瘤在神经功能症状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26),中部型发生率最高。其中精神活动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369);肢体肌力或感觉异常有统计学差异(p=0.006),中部型发生率最高;视力受损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2),后部型最高。肿瘤全切率有统计学差异(p=0.048),前部型(97.5%)和后部型(92.3%)相对较高,中部型(81.0%)全切率相对更低。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30),中部型发生率最高;肢体肌力及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3),中部型发生率最高。结论: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总体效果良好。中部型镰旁脑膜瘤神经功能症状特别是肢体肌力及感觉异常发生率更高,全切率较另两种类型低,术后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高。对于该类型的镰旁脑膜瘤,在围手术期管理及手术过程中,应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