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健康人群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成分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es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老年健康问题。每年约有数以百万骨质疏松患者引起骨折、致残,造成严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如何早期诊治,预防骨质疏松发生,减少致残,已成为国人尤以关注的社会问题。针对骨质疏松发病机制,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研究,有研究证实人体骨量与身体组成成分如肌肉、脂肪等存在密切关系,但肌肉和脂肪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人群骨量的影响如何还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骨密度是国际上公认诊断骨质疏松金指标,不仅可测骨密度,同时可对人体组成成分进行测定,本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组人群进行不同部位骨密度、体成分测定,建立各年龄组骨密度参考数据库,同时分析体质成分变化对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健康人群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质成分关系。方法:所有受试对象年龄均在20-80岁之间,每10岁为1年龄组,共计493例,其中男性:20-29岁28例,30-39岁35例,40-49岁40例,50-59岁42例,60-69岁39例,70-79岁41例,共225例;女性:20-29岁36例,30-39岁43例,40-49岁45例,50-59岁51例,60-69岁48例,70-79岁45例,共268例。全部受试者均检测正位腰椎(L2-L4)、股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转子间)骨密度(BMD),同时测定全身各部位肌肉和脂肪含量。结果:1相关性分析结果1.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男性:腰椎(L2-L4)、股骨均值BMD均与BMI及其所对应的躯干部肌肉含量(TKLM)、腿部肌肉含量(LLM)、总肌肉含量(TLM)呈正相关,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但与其所对应的躯干部脂肪含量(TKFM)、腿部脂肪含量(LFM)、总脂肪含量(TFM)无明显相关性;女性:腰椎(L2-L4)、股骨均值BMD均与BMI及其所对应的TKLM、LLM、TLM呈正相关,与其所对应的TKFM、LFM、TFM呈正相关,均与年龄、绝经年限呈负相关。1.2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由标准回归系数(Bata)可知男性L2-L4、股骨均值BMD均与BMI、所对应的肌肉含量、年龄关系密切,与所对应的脂肪含量无相关性;女性L2-L4、股骨均值BMD与BMI、所对应的肌肉含量、所对应的脂肪含量、年龄、绝经年限均密切相关。2临床资料比较2.1男性各年龄组比较结果显示:各年龄组BMI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各部位BMD均随增龄逐渐降低,30-39岁组各部位BMD均为最高值,且在股骨颈、ward三角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9岁、40-49岁、50-59岁之间各部位BMD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60-69岁组腰2-4、股骨颈、转子间BMD均明显高于70-79岁组(P<0.05);各部位肌肉含量均随增龄逐渐降低,30-39岁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与40-49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50-59岁、70-79岁组比较在躯干、总肌肉含量有差别(P<0.05);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增龄虽有增加趋势,但仅70-79岁组躯干、腿部、总脂肪含量较20-29岁、30-39岁组明显增加(P<0.05),其他年龄组各部位脂肪含量两两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2.2女性各年龄组比较结果显示:各年龄组BMI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各部位BMD均随增龄逐渐降低,30-39岁组各部位BMD最高,但在腰2-4、股骨颈、ward三角与20-29岁、40-49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BMD在40-49岁与50-59岁、60-69岁与70-79岁年龄组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各部位肌肉含量均随增龄逐渐降低,30-39岁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40-49岁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明显高于60-69岁、70-79岁组(P<0.05);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增龄逐渐增加,60-69岁组躯干、腿部、总脂肪含量均明显高于20-29岁、30-39岁、40-49岁组(P<0.05),70-79岁组各部位脂肪含量明显高于50-59岁组(P<0.05)。3骨质疏松发病率依照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本研究男性在40-49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50-59岁组为13.04%,60-69岁组24.39%,70-79岁组41.86%;女性在40-49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7.5%,50-59岁组为26.39%,60-69岁组为46.34%,70-79岁组为67.44%。结论:1男性和女性骨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之间,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逐渐降低,女性丢失速率较男性快,尤以绝经后5-10年为著。2男性各部位肌肉含量均与BMD有明显相关性,与脂肪含量无关;女性各部位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均与BMD有明显相关性。3建立各年龄段不同部位BMD及体质成分分布参考数据库,今后将继续增大样本量,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危险评估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Vaspin(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是一种新识别的脂肪细胞因子,是由内脏脂肪组织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肥胖和代谢紊乱中发挥
学位
目的: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意外的人数仅次于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按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
目的:当前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hty,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的主要病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糖尿病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肾小球
背景: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近20年来,其患病率显著上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常用的哮喘治疗药物,但不同类型的哮喘患儿对糖
“超过300万中国人在70岁之前死于心脏病、肺病、脑卒中、癌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2015年1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发布的最新报告里提到。  在这份《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里,世界卫生组织强调:2012年共有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如果要减轻这类疾病的负担需花费多少钱?世卫组织的估算是“每年人均投资1-3美元”,即全球每年仅需投资112亿美元。  癌症是重要的非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