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的药学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xu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是在民间验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和药剂学新技术,以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特点而制成的一种新剂型-胃内漂浮缓释片,处方由蒲公英、延胡索、沙棘油三味药组成。本论文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为理论指导,根据临床用药的特点和药物有效部位的性质,对药材的提取、分离纯化、制剂的成型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备出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漂浮缓释作用、质量稳定的胃内漂浮缓释片。 在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有效部位的研究中根据各味药材的特点,采用分别提取、精制,然后按比例混合入药的方法。蒲公英有效部位总酚酸(包括有机酸和黄酮类)和延胡索有效部位总生物碱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别运用大孔树脂和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得了工艺可行,质量稳定、可控的中间体-蒲公英总酚酸和延胡索总生物碱提取物。沙棘油采用稀释后直接入药的方法。 在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的成型工艺研究中,运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于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的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优选了亲水凝胶骨架材料、助漂剂、发泡剂、润滑剂、制备方法、压力,最终确定了最佳处方。 在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质量标准的研究中我们结合片剂的常规检查以及胃内漂浮缓释片的特点进行了性状、检查、鉴别、起漂时间、持漂时间、释放度、含量测定的研究,并且制定了限度。在对于蒲元胃内漂浮缓释片的释放机理研究过程中发现,其释放比较符合零级模型、Ritger-Pappas模型和Higuchi模型。并且进行了本品的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的初步稳定性良好,质量稳定、可靠。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中药的有效部位制成胃内漂浮缓释片,有望为临床提供一个长效、副作用小、服用及携带方便的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复方新型制剂。这是对中药胃内漂浮缓释片工艺特点进行的有益研究,同时是对中药新剂型的创新性探索,为中药胃内漂浮缓释片的研制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数据。
其他文献
目的:对多伞阿魏不同提取物开展体外抑制胃癌活性部位筛选,并对筛选出的活性部位的制备工艺及其化学成分指纹图谱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这一传统维吾尔药材提供科学依
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病理亚型的临床特征有很大差异。本研究调
目的:通过对脑脉通方中药材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水提、浓缩、醇沉、干燥及成型工艺的研究,确定脑脉通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控制制剂的质量,建立脑脉通胶囊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初步
目的:研究补阴怡神颗粒制备工艺,制定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相结合,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及蛋白质含量,优选熟地黄粗多糖提取、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