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西汉时期兵俑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fei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至西汉时期的兵俑发现较多,按兵种可分为步兵(A类)、车兵(B类)和骑兵(C类)三大类。每一类兵种下又可根据其在军阵中位置的不同和武器的差异分为若干型。文章在上述类型学分析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秦和西汉时期不同类型兵俑的组合特点、时空差异及原因,认为:军阵中兵俑从秦时的车、步、骑组合变成了西汉时的骑、步组合,且骑兵已从主体军阵中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战斗单元,并进一步分化成两种使用不同战术的骑兵;兵俑发展的时代差异主要表现在秦和西汉时各类兵俑的作用和战术等方面,空间差异表现在兵俑军阵布局和属性上。其次,以兵俑随葬现象出发,深入讨论了兵俑随葬的渊源及其原因与意义。提出:商至战国以来墓葬中的武装殉人当是后期士兵形象俑随葬之制的渊源所在,其原因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五方面:1)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事死如事生”的厚葬观念;2)是墓主生前死后权力的象征,并对墓主死后进行守护;3)是对战国以前武装殉人的进步性继承;4)体现了当时的军事配置和作战技术;5)兵俑的大规模出现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艺术氛围及陶俑制作工艺等。最后,从兵俑随葬的视角出发,探析了西汉以前的部队构成、战争形式及原因。认为,商代晚期到春秋时期是战车横行的时代,车战是战争的主要进行方式,军队的主力是车兵;战国到秦时是一个车、骑、步兵综合发展的时期,特别是步兵和骑兵的配合,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崭露头角;从西汉初年开始,战车便急骤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骑兵的全盛发展,其中,战争对象的改变,发展骑兵具有良好的物质基础、西汉政府对养马业的重视和新的骑兵冲击战术的发展和应用是西汉时期战争中骑兵一枝独秀的四个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大中之道”是柳宗元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荀氏之儒为主体,融汇多家学说的思想体系。他的“大中之道”既继承了传统儒学的进步成分,摈弃其糟粕,又借鉴释、道等学说来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成年人DM和DM前期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用多级多层整体抽样方法,于2007年调查成都玉林、龙泉两个地区共计2 248人。DM诊断采用1999年WHO标准。结果 DM
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运用数字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采集并建立数据库,是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的有效手段。本文以苏州市开展"香山帮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MP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组),同时将另120例MP患儿给予红霉素(对照组),比较2组疗效。结果:
分析了一台发生近区短路变压器的频谱波形峰、谷值变化程度,给出了绕组变形形式与程度的判断,同时对非绕组变形原因引起的频谱波形异常进行了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现课堂有效教学遂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历史是高中课堂
刘禹锡是中唐富有创作成就的一位诗人。他身历贬谪,寄情巴楚,写下许多佳篇,《竹枝词》即作于此间。其诗反映了当地的山川形貌和风土人情,同时巴楚独特的民风又影响着诗人的心
针对水解酸化工艺特点,从酸化率、酸化水平、酸化速率等7个指标综合建立了水解酸化工艺效果评价体系,并采用难生物降解的高浓度抗生素废水考察了其实际应用。研究表明,水解酸
微RNAs是由19~23个核苷酸组成的RNA分子。它们能够中止mRNAs的翻译或降解mRNA,从而成为蛋白质表达的调控者。微RNAs能有力推进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这种调节的异常相关β细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