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旨在探究寓言性绘画作品中的“寓言性”特征和表现形式。“寓言”自古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后来寓言被上升到美学层面被认为是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与传统意义上寓言的“劝诫世人”不同,美学层面下的寓言更多表现对社会生活的批判或赞美,被赋予了为实现乌托邦的理想意义。寓言化的绘画必然会带来寓言性的阐释,寓言性绘画作品有着言此意彼的“复义性”、表现手法“破碎性”和理解层面“开放性”。具体表现题材分为传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究寓言性绘画作品中的“寓言性”特征和表现形式。“寓言”自古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后来寓言被上升到美学层面被认为是艺术的一种存在方式。与传统意义上寓言的“劝诫世人”不同,美学层面下的寓言更多表现对社会生活的批判或赞美,被赋予了为实现乌托邦的理想意义。寓言化的绘画必然会带来寓言性的阐释,寓言性绘画作品有着言此意彼的“复义性”、表现手法“破碎性”和理解层面“开放性”。具体表现题材分为传统寓言题材(民间寓言和宗教神话)和现代寓言题材(社会现象和潜意识)两类,我具体以尼奥·劳赫和彼得·勃鲁盖尔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他们二位绘画中寓言性的成因和具体寓言性的表现形式。第一章以词源学研究切入寓言性绘画作品的特征与定义,并且详细探索了这些绘画作品依靠哪些题材表现寓言性。第二章以彼得·勃鲁盖尔为例,依照当时的文艺复兴背景和博斯对他的影响以及社会政治动荡,详细探索他绘画作品中寓言性的成因和具体表现形式。第三章以尼奥·劳赫为例,探讨东德时期生活、童年失去双亲的遭遇和学校学习经历带给劳赫绘画作品中寓言性的影响,和他作品中寓言性具体表现形式。第四章将勃鲁盖尔与劳赫绘画中共有的寓言性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探索他们的在画面中营造的小社会。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设计领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设计是一项复杂和特别的认知活动,在此过程中元认知作为一项重要的能力,其高低水平影响着设计学习者的学习及实践能力。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有效帮助设计学习者认识元认知、运用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从而帮助提升其设计实践、学习能力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发声思维法、问卷调查法,针对元认知策略在大学生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展开实证研究。以配
本次毕业创作,笔者围绕网络上对女性性别歧视的舆论现象,借饾版的形式创作了一系列丝网综合版版画。通过借鉴徐冰、张晓峰、奇奇·史密斯等中外艺术家的艺术作品以及他们对于版画创作的思考,对创作媒材做出大胆尝试。具体而言,不再将整幅版画作品的制作方式局限在一个版种上进行印制,而是利用多种版种的技法相结合,制作出具有最佳效果的画面。例如在丝网中利用传统水印木刻中最常用的饾版技法,以“饾版丝网”作为基本单元绘制
工业产品展览是工业设计领域联结设计与社会、企业与市场、产品与用户的重要途径,集理念创新、趋势发布、产品推广与市场对接等功能和内容于一体的行业平台,是推动产品设计创新和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各种移动运用程序应运而生,传统的观展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观者的需求,如何丰富观展体验,提升观展效果,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在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
本人是来自韩国的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女性画家这一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论文从“女性视角下的母性形象”绘画表现切入,展开对绘画艺术创作的分析,深入剖析其中的社会概念、母爱主题、视角转变、三要素及其与绘画表现形式的整体关系,呈现绘画作品中“作为母亲的女性视角下的母爱表现”与“未做过母亲的视角下的母爱表现”之间的差异与关联。在对于绘画的意义和“母爱主题”的图像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的同时,本文努力
本文主要是从版画史和创作实践研究的方法进行,对捺印的演变和在油印套色木刻中的拓展进行研究,尝试把捺印运用到我的版画创作上,做出了相应的作品,在文中总结了我在版画创作中如何用捺印技法和油印套色木刻相结合的实践经验。我从三个部分来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是从油印套色木刻的现状和捺印在中国版画史中的发展来讨论。简述了版画的出现及发展的路径和当前的版画创作的趋势。接着讨论了对传统捺印的研究,捺印封泥术的发展,它
现今,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交流、碰撞的时代浪潮之中,大众精神需求的变化,让更多的人开始对自身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这也为激发传统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相承接,不仅能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更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正因意识到了这一点,公众更多地将视线投向文创行业,对文创产品的需求也随着关注度的增加而不断攀升。广府文化作为粤文化的代表,具有南粤地域浓厚的文化
历史主题绘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功能的画种,有着多层次的艺术内涵。他不但具有客观的公共层面的叙事内容,同时也有作者本身赋予的个人层面的艺术表达,本文想要通过详细分析一位同样有着社会主义生活经验、创作经验的艺术家维纳尔·图布克的历史画作品《德意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各种艺术元素,发掘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与传统历史主题绘画在这幅作品中的价值,寻找历史画创作时艺术表达的更多可能性和更丰富的艺术内涵。第一章首先
20世纪以来,时间的议题在各个领域有了更多不同层次的研究讨论,也有着源源不断的新成果出现。而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对时间的研究更多倾向于艺术家本人对时间的体验感,相对而言在时间研究上有更多的自由性。且艺术创作的探究可以延伸或涵盖所有领域中关于时间的看法,是一个相当具有能量的议题。随着科学领域对三维空间和四维时间的深入探索,艺术家对于时间观念的阐释也更加丰富多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科学领域带来更多的思
叙事性绘画在绘画历史的发展进程当中充当着一个重要的角色,随着现代绘画的进步与发展,叙事性绘画已经从经典叙事走向了后经典叙事,绘画后经典叙事延续了经典叙事的体系和元素,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扩展了叙事性绘画的叙事角度和可能性。在叙述学中对于绘画方面的讨论是缺乏的,本文通过经典叙述学的理论体系对于绘画艺术进行研究,分析叙述学所重点探讨研究的对象——文学,与绘画在叙事中的共性与特性。后经典叙事与经典叙事的
重复形式自古以来就普遍存在于诸多艺术作品之中。工艺品装饰和佛像雕塑利用重复元素凸显形式美和庄严感。机械复制时代被重复生产出的波普艺术作品则展现了消费社会的图景。当代艺术作品亦有很多不同形式的重复,张晓刚的“大家庭”、草间弥生的“波尔卡圆点”、丁乙的“十示”、克洛德·维尔拉的“海绵”等。而重复不仅是简单的艺术符号的排列重复,艺术作品的形式重复背后,艺术家创作它的重复的过程更具有精神性。各个艺术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