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狐狸1d至42d背皮、腹皮、肩皮和臀皮4个部位为样本(4只/组),对蓝狐的皮毛发育结构进行了阐述,对皮肤厚度、初级毛囊数目、次级毛囊数目、毛囊的活性比率以及毛囊的长度和深度进行了组织学观测研究。另外,对1-42d幼狐胃肠道形态结构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观测了小肠各肠段绒毛的高度、宽度、密度、杯状细胞数目、隐窝深度以及胃底腺的密度和高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日龄幼狐肠道、胰腺和胃内消化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1)1d时表皮就已经基本发育完全,真皮在7日龄时发育完成。初级毛囊在7d基本发育完成,随着日龄的增加长度和深度变化不大,42d时显著增加(P<0.05)。次级毛囊14d时才开始发育,14-28d发育较快,28d后次级毛囊长度和深度变化趋于平缓。初级毛囊密度和活性在1d到初生时最大,随后逐渐减小;次级毛囊密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42d时最大,S/P(次级毛囊/初级毛囊)在42d也达到最大,而且仍有增长的趋势。35d已经有束出现,在42d时毛囊群结构形成。(2)初生仔狐小肠绒毛已经发育,但是并没有发育完成。空肠和回肠绒毛长度逐渐增加,在42d时最大,十二指肠35d时最大。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绒毛宽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42d时达到最大值,回肠在35d时最大。空肠和回肠绒毛密度略有减少,十二指肠密度稍有增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隐窝深度先增大后减小,35d时达到最大值,回肠则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C(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变化不大,回肠42d时比出生时降低了32.15%。空肠和回肠的杯状细胞数目逐渐增加,十二指肠先增加后减少,28d时最多。仔狐胃底腺高度和密度先增加后减小,高度在35d时最高,为429.95μm,21d时密度最大,为51.55个/mm。初生仔狐小肠绒毛已经发育,但是并没有发育完成。十二指肠绒毛长度逐渐增加,在42d时最大,空肠和回肠小肠绒毛长度分别在28d和21d时最大,然后就趋于稳定。各肠段绒毛宽度、杯状细胞数目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42d时达到最大值。各肠段的绒毛密度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空肠的隐窝深度先增大后减小,35d时达到最大值,十二指肠和回肠则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十二指肠的V/C(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先减少后增加,空肠在21d后就基本趋于稳定,回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42d时比出生时降低了34.24%。仔狐胃底腺高度和密度先增加后减小,高度在35d时最高,为362.25μm,21d时密度最大,为52.77个/mm。(3)幼狐小肠和胰腺的淀粉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初生时胰腺的淀粉酶活性并不是最高,随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胰腺的淀粉酶活性迅速增加,各肠段淀粉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幼狐胰腺的胰蛋白酶活性要较肠道内胰蛋白酶的活性低,蓝狐胰蛋白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银狐胰蛋白酶活性随着日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总体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不同物种之间胰腺脂肪酶酶活高于肠道脂肪酶活性,蓝狐胰腺脂肪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十二指肠脂肪酶的活性要较空肠和回肠脂肪酶活性高,各肠段变化不大。银狐各肠段脂肪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基本上在21日龄之后变化趋于平缓。幼狐小肠内容物各个部位二糖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幼狐21日龄之前胃蛋白酶的活性较低,随后逐渐增加,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幼狐胃粘膜胃蛋白酶活性要较胃内容物内活性高,而且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4)两物种之间比较,蓝狐和银狐皮肤发育规律相近,并无太大的差异,但是蓝狐的初级毛囊密度和次级毛囊密度要较银狐高,而蓝狐的毛球宽度和毛囊深度总体要比银狐小。蓝狐的各肠段腺窝深度和肠绒毛密度要较银狐大,V/C值要较银狐的小,胃底腺发育呈现出相同的发育规律,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在35日龄时达到最大值,银狐21d前增长速度较快,蓝狐21d后增长速度较快。银狐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要高于蓝狐,而肠道内酶的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相同日龄的仔狐空肠乳糖酶的活性要较其它部位高。胃粘膜内胃蛋白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而胃内容物胃蛋白酶活性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