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位置行为模式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udas8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长类的位置行为研究对于理解灵长类适应性的多样化是很关键的,因为灵长类开发利用生活环境能力的进化,主要与位置行为和位置形态学的变化有关。体型大小是影响非人灵长类位置行为模式的重要因素,性二型现象也会影响到树栖灵长类不同性别年龄组个体如何与生态环境相互适应获取资源。通过对川金丝猴不同性别和不同发育阶段位置行为模式和支持物利用的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川金丝猴不同年龄段个体如何更好的适应环境存活下来。
  2011年11月至2013年1月,我们从群体中随机选择了34个个体,采用焦点动物1分钟瞬时扫描取样法,研究了川金丝猴不同性别年龄组的位置行为模式和支持物利用情况,共得到20,131个行为记录。结果显示,坐是川金丝猴进食和休息时最常用的姿势行为,而四肢行走是川金丝猴行动时最常使用的移动行为,展现出与其他亚洲疣猴相似的位置行为节目单。虽然川金丝猴成年雄性是成年雌性体重的两倍之多,但是我们发现无论进食、休息还是移动,川金丝猴成年雄性和成年雌性的位置行为模式都没有显著差异。我们还发现虽然青年猴和婴猴的位置行为节目单与它们的成年个体一样,但具体各种位置行为模式的使用频率有差异,年轻个体更多使用一些比较冒险,易于快速逃离的模式,比如:攀爬、跑、跳跃和悬吊。随着年龄增加,川金丝猴使用四肢行走和落下的行为增加,使用跳跃、悬吊移动和桥渡的行为减少。
  我们的结果还表明,川金丝猴日间19.16%的时间在地上活动,雄性比雌性在地上活动的时间长,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川金丝猴在地上活动的时间增加。成年个体和亚成年个体更多的呆在地上和树冠的下层活动,而婴猴和青年猴更多的呆在树冠上层,差异显著。支持物大小方面,成年个体更多使用“中等”和“大”树枝,青年猴比亚成年个体更多选择“小”和“中等”树枝,而婴猴使用“末端”树枝的频率明显比其他年龄组高,也表现出显著的年龄组差异。川金丝猴除了移动时多选择使用倾斜角度的支持物,其它无论进食还是休息都没有明显的支持物角度偏好。
  我们还用焦点动物连续记录的方法记录了川金丝猴的11,667个移动行为,其中11,026个记录是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而641个是危机状态下的移动行为,结果发现一般状态下,川金丝猴移动时在地上和树上都是以四肢行走为主,但在树上移动时的节目单更多样,除了四肢行走、奔跑、跳跃和攀爬行为,还有落下、悬吊移动、桥渡和树上摇摆的模式。当危险来临,川金丝猴无论在地上还是树上都会放弃缓慢的四肢行走,而更多使用跳跃等快速的移动模式追逐或者逃离,移动模式发生很大改变。
  川金丝猴的平均跳跃距离为136.20±50.32 cm。而在危机状态下,平均跳跃距离也比一般状态下远的多(256.04±40.439 cm vs 133.16±46.70 cm)。川金丝猴的跳跃距离还和跳跃方向,跳跃起跳点支持物的大小和角度有关系,跳跃时偏好选择树冠中间的“小”支持物,其次是“大”和“中等”支持物上,甚少选择“末端”支持物,在支持物的角度方面则偏好选择垂直和倾斜的树枝作为支持物。雌雄跳跃行为对比发现,无论一般状态还是危机状态,川金丝猴雄性的平均跳跃距离都比雌性远很多。为了研究个体的移动行为与形态结构之间的关系,我们测量了4个成年雄性和2个成年雌性川金丝猴的形态结构,发现成年雄性的体长、肩宽、前后肢长度等都比成年雌性长,雄性前后肢的直径也比雌性大,但是雌雄身体各部分与体长的比例却基本相同.我们推测,雌雄川金丝猴的跳跃行为可能与其四肢的长度和肌肉组织的发达程度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