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呈现世界性分布,在各种鸟类以及家禽体内均有分离,并有人类感染的事件发生,因此对于H9N2亚型禽流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公共卫生学意义。自1994年在首次分离以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广泛分布,是我国养禽业中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鸭业快速发展,家鸭上也不断分离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本研究从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通过病毒分离、鉴定和序列分析以及血清学手段对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新变异情况和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番鸭H9N2亚型禽流感感染情况。本次共分离到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24株,包括20株鸡源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和4株鸭源H9N2亚型型禽流感毒株。结果表明:分离株均属于以Y280株为代表的h9.4.2分支。分离株HA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4.0%-99.9%之间,与国内商品疫苗株SS94株、F98株和6/96株的同源性分别在89.4%-90.7%,88.1%-89.2%和88.6%-90.0%之间。本研究测定的2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蛋白质的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均为PSRSSR↓GLF,符合低致病力禽流感的特征。番鸭H9抗体血清学调查发现,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番鸭H9抗体阳性率在1.51%-5.54%之间,平均阳性率为3.2%,其中6月份阳性率最高为5.54%,7月份阳性率最低为1.51%。利用来自鸡源分离毒株A/Chicken/Guangdong/2015/Ch1和鸭源分离株A/Duck/Shandong/2015/SDQ和A/Duck/Shandong/2015/SD5,研究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雏番鸭以及产蛋番鸭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宿主来源的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均能感染雏番鸭,感染后雏番鸭排毒量和排毒期存在差异。雏番鸭在不同的人工感染方式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肺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静脉注射组的鸭子肺部损伤相对其他三个试验组较为严重。H9N2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后各试验组雏番鸭体内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量存在差异,表明H9N2禽流感病毒人工感染后会影响雏番鸭体内免疫动态平衡。产蛋番鸭通过腿肌注射的方式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产蛋率未出现明显下降,感染后的产蛋番鸭H9抗体全部转阳,表明单一的H9N2感染并不会使得产蛋番鸭的产蛋性能下降。此外,通过H9N2亚型禽流感和鸭疫里默氏杆菌协同感染发现,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会使得鸭子早期死亡率上升,表明H9N2禽流感病毒会造成雏番鸭抵抗力下降。在H9N2感染后免疫番鸭细小病毒弱毒苗和呼肠孤弱毒疫苗后,我们发现单独免疫组的抗体水平要高于H9N2感染后免疫组,表明H9N2感染会影响疫苗的免疫后的抗体水平。以上分析表明H9N2在人工感染条件下,会造成雏番鸭的免疫抑制,影响雏番鸭对病原的抵抗力和疫苗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