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粒度特征深度学习的行人再识别算法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v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人再识别是一种热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其利用生活中的监控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实现行人跨区域再次检索,即行人跨境追踪。行人再识别算法的研究对于推动公共安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行人再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一些难题,如:行人对不齐、背景干扰等。为了提高行人再识别的准确率,解决行人再识别中存在的对不齐和背景干扰的问题,本研究在常用的水平分割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重点研究了基于多粒度特征深度学习的行人再识别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人体局部区域定位算法,来实现人体上、下半身检测。为了提高算法对于行人图像上、下半身的检测的成功率,同时提高网络对模糊图片的检测效果,该算法在Yolov1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对特征提取网络进行替换、对网格分割策略进行修改、修改网络输入图像尺寸、加入了数据预处理机制。通过实验测试改进前、后的Yolov1算法对人体上、下半身的检测效果,证明所研究的人体局部区域定位算法比Yolov1拥有更好的人体上、下半身检测的效果。为了缓解行人对不齐和背景干扰问题,对传统的水平分割进行改进,提出一种行人特征图精准分割方法。该方法利用人体局部区域定位算法提取的行人上、下半身坐标对主干网络提取到的特征图进行切分,并针对行人对应的区域进行重新融合,以减少行人对不齐和背景干扰对特征匹配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行人再识别准确率,设计一种多粒度特征融合算法。采用人体全身特征作为深层粗粒度特征,采用精准分割得到的行人局部区域特征作为深层细粒度特征,采用浅层网络特征作为浅层特征。通过融入行人空间多粒度信息,和网络空间特征多粒度信息来丰富行人特征,提高识别准确率。同时,在计算损失函数时,针对不同粒度特征给予不同的权重值,改变网络对不同特征的关注度。在Pytorch深度学习框架下完成实验环境搭建,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多粒度特征融合算法有效性、选择最优距离计算函数、验证分割网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提出的多粒度特征融合算法初步解决了行人对不齐和背景干扰对识别准确率带来的影响。
其他文献
商周秦汉时期的丧葬用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种类丰富、质地多样、性质异于流通货币等特点,它本身是一种具象的物质遗存,有着产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同时,丧葬用币还是
电能计量装置作为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是供用电双方电能结算的依据。10kV一体化电能计量装置相对于传统计量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是未来计量装置的发展趋势。近年来
ZnO是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TiO2相比,其物理化学性能相近,导带电位相差也很小。同时由于电子在ZnO薄膜中的迁移率远大于在TiO2薄膜,减少了电子在薄膜中的传输时间。然后ZnO纳
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可利用自身相态变化适时地吸收或释放热量,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把相变材料运用于建筑中,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功能来调节
近些年来,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使得汽车这一作为资源消耗型产品得到了诸多的关切。在汽车发展历程中,节能减排始终是其中的主旋律之一。由于技术瓶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提升PC构件布料机的功能和效率成为设备厂家和有关机构的研究热点。在人机交互效率方面,目前的遥控器或触摸屏交互方式存在输入不便或观察不便等问题,因其设备功能单一、不便扩展,效率提升困难,而智能移动终端的日益广泛应用和开放式用户通信的出现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的目的就是在开放的标准以太网通信下用智能移动终端取代遥控器和触摸屏来进行布料机控制,提供灵活的功能
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优化布置问题是结构损伤识别、健康状态评估和后期维修加固决策与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如何用有限数量的传感器在工程结构健康
随着新能源广泛应用,电动车发展倍受关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步严重,为汽车寻找新的能源,以绿色环保汽车代替燃油汽车是必由之路。同时,我
基坑工程是一项传统的、复杂的岩土工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不仅涉及基坑强度、稳定性问题,还要严格控制基坑变形。随着经济发展,各种超大型基坑兴起,开挖越深,地下水问题逐渐
纳米电子器件在近些年受到了广泛关注。而作为最基本的功能型分子器件的分子整流器,在未来的电子逻辑电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如何提高整流器件的性能,科学家们在理论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