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球菌是近十年淡水与海水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水生病原菌之一,温水性鱼类受链球菌的危害更为严重。自从日本于1957年在虹鳟养殖中首次发现链球菌病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较广泛的鱼类链球菌感染。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对鱼类链球菌病的暴发与流行进行了相关的报道,每年仅是因为海豚链球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5亿美元。本研究从临床发病的鱼体分离纯化得到5株链球菌,从ATCC购买获得海豚链球菌标准株1株。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分子鉴定、生理生化鉴定确定临床分离得到的5株链球菌均为无乳链球菌。由于链球菌为苛养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较高,本实验对链球菌的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得出以5%血清的BHI培养基作为液体培养基,绵羊血培养基作为固体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6℃-37℃的培养条件。对6株细菌进行致病性实验,得出这6株链球菌的LD50,其中无乳链球菌Ⅰ的毒力最强,LDso为5.215×106CFU。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这6株菌株对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维吉尼亚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青霉素均敏感或中介,表明目前分离出来的6株链球菌对大部分抗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生素都敏感;而对替米考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表现为耐药。在不同规格的罗非鱼对链球菌的易感性研究中发现,1009左右的鱼对链球菌的抵抗力最强。利用腹腔注射链球菌的方式制造链球菌胁迫模型,研究链球菌协迫对罗非鱼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菌后可导致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肝脏谷丙转氨酶、肝脏黄嘌呤氧化酶含量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链球菌感染后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研究与罗非鱼抗链球菌相关的生化及免疫指标,发现正常组鱼肝脏匀浆中的黄嘌呤氧化酶、谷丙转氨酶、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过氧化氢酶、溶菌酶均显著大于濒死组以及耐过组,且耐过组的这些指标值又大于濒死组,这些指标呈一定的规律性,可用于罗非鱼抗链球菌相关技术评价的进一步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