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大作家勒克莱齐奥的系列作品中包括很多生态伦理研究的对象性元素,但我们绝不可单纯地从一般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他的生态伦理思想。他的生态伦理思想指向一种对自然的回归,但“自然”的内涵不仅包括原初的自然、自然的本然,还包括人性的自然。这种自然的观点,透过对主流文明压制边缘文明、都市扩张压制人性的文学叙事,透过作家本人对古老边缘文明的深层体验,透过对人性感知世界能力的超现实主义呓语,表达为一种与有本体论的伦理学有内在契合并指向自然、都市与人性合理关联共生创化的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勒克莱齐奥一生著述宏大丰富,且他的旅行与写作仍在不断继续着。“旅行”、“写作”的意义在他那里很不简单,不仅是在“建立一种道德和伦理”,更是一种两相统一、参与世界文明进程的实践创造。对作家生平和主要著作的了解、对其思想形成的现实和理论根源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捋清那被称为“生态伦理观”思想生长的破碎的历史图景。我们必须习惯勒克莱齐奥的叙述方式,它表达的是一种伦理的观点,但使用的却不是伦理学的语言,或者,可以轻易转化成伦理学语言的语言——甚至在文学领域,它的价值与超凡之处,也正是因为它对传统文学语言和思想形式的超越。自然、都市和人性是勒克莱齐奥生态伦理观的三个重要维度。但此一三维由生长在特定文明形态中人的生命和人类的历史之时间贯穿形成一种四维的超现实主义叙事,时而充满着混乱的精神纠结,时而又打破万物的界限,所有的话语都交融在一起,你有千万只耳朵也听不过来,你有千万张嘴巴也说不清楚。你只能进入其中,进入那种齐一的境界与状态:因为它不是一种听说的语言。它是一种只能通过精神流浪去感知的语言。伦理学也有理论和流派的差异,我们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勒克莱齐奥,应该回归到一种有本体论的、指向根源问题的伦理学,只有通过本体诠释才能真正诠释勒克莱齐奥。勒克莱齐奥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的启示很难确定地表述。你不能脱离他本身的语言,一种与文学亲近胜过哲学的语言。哲学的思维方式负责给他开放性的文学表达写上结尾,能够参与诠释的整体性过程但不能代替它本身的言说——它本身的言说才是真正的道路,哲学领悟只是道路尽头美丽却可能犯错的转弯。可以算作伦理学的一个总结是:我们必须亲近、理解和回归原初自然(自然、神话和祖先),因为它是伦理意识的源头、伦理精神的动力;我们必须重新思考都市空间的实质和它对人精神空间的侵蚀;在前两个努力的状态之中我们找到感知世界的新方式,突破逻辑对生活的束缚达到心灵的伦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