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外场作用的条件下,凝聚态体系可从能量最低的基态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在激发状态下,不同准粒子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涉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超快过程。所以,研究激发态动力学过程不仅需要从时间、空间、能量和动量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描述,还需要理解不同准粒子之间的动态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基态的研究已有非常成熟的发展,但是对于激发态,特别是多体效应下的激发态研究,大多还限定在静态模拟的阶段。本论文中,我们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外场作用的条件下,凝聚态体系可从能量最低的基态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激发态。在激发状态下,不同准粒子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涉及不同时间尺度的超快过程。所以,研究激发态动力学过程不仅需要从时间、空间、能量和动量等多个维度对其进行描述,还需要理解不同准粒子之间的动态耦合。第一性原理计算对基态的研究已有非常成熟的发展,但是对于激发态,特别是多体效应下的激发态研究,大多还限定在静态模拟的阶段。本论文中,我们将凝聚态体系中广泛运用的处理多体效应的GW方法和Bethe-Salpeter方程,结合到基于面跳跃方法的非绝热分子动力学中,给出了研究多体激发态分子动力学的一个通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案,并应用在了二维材料的激子动力学研究中。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到第三章介绍之前的多体、激发态、动力学方法,并给出我们在动力学领域的发展;第四章到第六章分别介绍了新发展的方法在三个不同二维体系中的应用。第一章中,我们系统介绍分子动力学,特别是第一性原理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在玻恩-奥本海默近似下,体系中量子描述的电子部分只能给出单一势能面下的定态解,这不再适用于研究激发态载流子的动力学演化。相反,由平均场思想发展而来的Ehrenfest方法以电子部分的平均能量作为原子核经典运动的势能面,以含时薛定谔方程描述电子的量子行为。之后,我们又介绍了以最少面跳跃方法为代表的势能面转换动力学方案,这类方案被认为可以修正平均场势能面差别较大时带来的非物理描述。最后我们介绍如何在面跳跃方法下对量子行为的电子部分进行统计学描述。第二章中,我们介绍多体及激发态第一性原理计算中最具代表的两个方案,均用于描述体系的单激发状态。一个是线性响应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该方法将密度对外场的响应展开到一阶项,对比实际体系的密度响应函数和单粒子等效体系的密度响应函数,给出激发态能级的本征方程。另外一个是GW方法结合Bethe-Salpeter方程。先基于格林函数的运动方程给出Hedin方程组。再以自能代替密度泛函理论中的交换关联能给出准粒子本征方程。然后做GW近似计算自能并进一步给出准粒子能级和系统的介电环境。最后由Bethe-Salpeter方程给出体系的激发态能级。两种方案分别在分子体系和扩展体系中有广泛运用,本章侧重于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第三章中,给出我们发展的多体激发态分子动力学方法——GW近似下的实时Bethe-Salpeter方程(GW-rtBSE)。由于我们主要研究凝聚态等扩展体系,因此选择GW方法和Bethe-Salpeter方程作为激发态的描述,而激发态动力学演化的主要难点为每一步都需要进行GW和BSE的计算,因此计算量难以承受。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介电函数固定的近似,假设体系在远离相变点的温度下分子动力学过程中介电环境不发生变化,这样就可以只进行一次GW计算,得到介电函数,并利用这个介电函数进行rtBSE的含时演化。本章中我们将给出所发展方法的所有细节包括相关程序的编写重点,并给出相应的运行流程。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单层MoS2体系中谷激子退极化的问题。由该体系的对称性导致了特殊的自旋-谷锁定现象和圆偏光选择定则,实验中发现初始激发的+K谷激子在约10 ps的实际尺度下可以转移到-K谷。我们通过GW-rtBSE的动力学模拟,给出了相近的谷退极化时间常数并指出体系中激子效应带来的交换相互作用主导了谷退极化过程。同时,模拟中还给出了电声耦合与自旋-轨道耦合的次一级作用。第五章中,我们研究了单层WSe2体系中暗激子的形成过程。实验中通过光激发得到K谷的亮激子,利用含时的角分辨电子能谱观察到亮暗激子的转换过程,并给出约400 fs的亮暗激子转换时间常数。我们通过GW-rtBSE的动力学模拟指出,一定温度下导带轨道之间的混合不但能提供可观的电声耦合转换通道,还能促使激子效应带来的直接项提供相近的转移机制。第六章中,我们研究了 MoSe2/WSe2异质结中层内激子到层间激子的超快转移。众多二维异质结的超快实验显示,在某一层中共振激发的层内激子会由于电子或空穴超快转移到另一层而形成层间激子,并且这种超快过程和异质结的堆积方式及环境温度没有直接关联。我们的GW-rtBSE模拟指出,激子效应带来的直接项促使了价带的空穴越层转移,通过在异质结双层中均有空间分布的中间能级,空穴完成从MoSe2到WSe2的转移过程,并形成稳定的层间暗激子。我们的模拟得到和实验相近的超快转移现象,无关于环境温度及堆积方式,并给出相近的时间常数。最后一章,我们给出本论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是已被实验证实的热核聚变实验装置及未来商业聚变堆必备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当前正在运行的聚变装置ECRH系统多工作于100~140GHz之间,功率达数兆瓦;随着装置运行参数不断提升,ECRH系统工作频率需要达到170 GHz甚至更高,输出功率则需达数十兆瓦,通常采用准光学发射天线将高功率微波能量注入至装置目标等离子体区域。ECRH功率耦合性能取决于发射天线设计。为满足等离
量子计算机在解决具有指数复杂性的问题上(从质因数分解到量子模拟)被认为优于经典计算机并且在过去的20年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的量子信息处理硬件平台正在积极开发中,包括超导电路、量子点、色心、离子阱等。不同的平台有着各自的优势与挑战。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棚顶型锗硅纳米线,它最近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进展并且被认为是实现量子计算的最有前景的候选者之一,因为它具有两个重要的优势:i)较弱的超精细相互作
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细菌又是原核生物中数目最多的一类。虽然不同种类的细菌形状和尺寸千差万别,但其分子组成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反映出生命背后的统一性。本文选取大肠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探究了鞭毛马达对FliM蛋白质表达量噪声是否具有鲁棒性及外界运动的流体是否会对细菌运动造成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大肠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大肠杆菌鞭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鞭毛马达;②鞭毛钩;③鞭毛丝。鞭毛
强子物理和味物理是核与粒子物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很多实验研究要求鉴别高能粒子反应产生的末态强子的种类。在这些高能粒子反应中存在很多动量高且跨度大的末态强子,高精度地分辨出这些强子的种类对强子鉴别技术提出了很大挑战。气相环形成像契伦科夫(RingImaging CHerenkov detector,RICH)探测器可以鉴别动量高达~100 GeV/c的强子,是高动量强子鉴别的主要技术选项。传统有窗
文章主要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的探究过程进行策略分析和重点研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当代的天文学观测数据表明宇宙中存在大量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法解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促使人们研究标准模型以外的新物理。1984年,科学家首次提出费米子之间可能存在由新玻色子诱导的新型长程相互作用。2006年科学家在非相对论情形下推导了费米子之间的新的相互作用势,并按照发生相互作用费米子的自旋极化情况及其相对运动情况将新的相互作用势分为16种,也被称为16种新奇自旋相互作用。费米子之间的新奇自旋相互作
超级陶粲装置(Super Tau-Charm Facility,STCF)是我国计划中的新一代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质心对撞能量为2~7GeV,峰值亮度在0.5~1×1035cm-2s-1。STCF的能区为非微扰QCD和微扰QCD过渡区,可以开展非常广泛的物理课题研究,例如量子色动力学(QCD)、强子谱、精确测量电弱相互作用、味物理以及探索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由于极高的亮度,STCF对于粒子鉴别
遥感水文模型是水文学与遥感学的交叉领域,既包括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模型,也包括以水文过程模拟分析为对象的遥感水文模型。本文汇总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在水文方面应用成果,综述遥感水文模型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遥感水文模型就一直是遥感水文的热点;中国在遥感水文研究兴起之时就与国际上同步,在遥感水文的概念认知、遥感与水文相结合的科学认识,以及遥感水文模型的研发应用等
自1995年来首次得到稀化气体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后,冷原子物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量子模拟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纯净度高、易于操控的优势,可以用来研究凝聚态物理中的难题,特别是对于拓扑物态的构造和研究。其中,外尔半金属因其能带中外尔点结构具有奇异的拓扑性质成为近年来拓扑材料的研究热点,借助冷原子平台实验上构造能带上含有最少数目外尔点的的外尔半金属相,也成为了量子模拟拓扑物态这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众多科研工作人员都致力于新材料的探索。量子自旋液体材料以及拓扑材料正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探寻量子自旋液体材料最基本的思路就是在低自旋(S=1/2)且具有强阻挫效应的磁性系统中寻找。较低的自旋量子数会使体系中的自旋具有很强的量子涨落效应,阻挫效应则会进一步抑制自旋在低温下的有序。量子自旋液体态其自旋激发具有很独特的性质,例如具有费米面的自旋子(spinon,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