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在上海基础教育系统实施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篇章。其中一大举措为“规范化培训学校和基地”的构建。要求见习教师一年的规范化培训在基地学校和聘任学校共同完成。这一政策实施已有三年,基地学校在实施中是否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到培养“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见习教师的目的,值得我们思考。笔者通过对F小学的个案研究,了解见习教师培训在一线基地学校的实施情况。通过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基地学校、指导教师、见习教师的活动关系,并对该培训项目的目标确定、内容构建、过程实施、考核评价的现状、特色与不足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发现,基地学校对见习教师的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依然有目标设定不明确、培训内容不充实、实施落实不到位、考核评价走过场等问题。相应的,也对预期的培训结果有了一定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剖析提出相应观点。同时,依照理论框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综上的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相关培训参与者,对培训的核心目标“为了见习教师的发展”不够明确。因此,笔者在研究最后提出了两个建议:1.自上而下——区级主管部门为基地学校“掌好舵”。2.自下而上——基地学校为见习教师“划好桨”。希望通过该研究,能为基地学校实施培训项目提供解决的方法,也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推进基地学校的培训工作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