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以城市社区及普通居民为对象的都市人类学研究尚少,本文以广州西街――一条老城区街道中的社区组织为观察对象,意欲探讨都市社会人群结合特点及其与城市中的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关系,同时本研究也关注作为生活方式和城市精神的都市性在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实践中的体现。传统中国的乡土社会以家族主义为核心,社区组织是一种辅助性的结构,仅为补充家族组织之不足而出现。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试图改变这一传统社会格局,尤其是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政权彻底颠覆了城市社会的原有结构,通过改造和重组原有的城市社团组织、瓦解和重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建立起高度统一的“单位制+街居制”的城市管理体制,并在人们的心态秩序上建立起某种“社会主义新传统”。本研究所观察的当代城市社区组织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中重新生长起来。本研究在西街观察到三个较为典型的社区组织,一是中国所特有的、遍及中国各个城市的、由国家建构的社区居民组织,一是以研究推广本民族文化、凝聚本区域族胞为己任的民族社团,一是为致力于社区公益、扶贫助弱的草根青年志愿者团体。本研究认为草根公益型社区组织的出现更能体现城市社会的精神气质。而三个社区组织在人员结合、日常实践、观念认同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国家性和社会性,本研究认为,这正是城市中的大、小传统在社区组织中的表现。另一方面,由团体生活带来的个体性以及由家族主义传统延续而来的家庭意识亦同时存在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和观念当中,构成某种富有中国特色的都市性。本文亦讨论了人类学传统研究方法在都市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包括城市社区和社区组织的边界,选择特殊对象还是普通对象,田野观察的具体过程,以及一些新方法如多地点、多方式的田野选择,对话和多音位模式的尝试等。本研究在广州西街观察到的是一个“组织中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