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锡良治川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物产丰饶,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在传统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急速转型时代背景下,由于受封闭的地理环境、落后的道路交通和地处西南内陆的区位因素影响,四川比之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旧有的社会结构遭受外部冲击的程度较轻,社会转型也相对缓慢,因而在四川盆地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区域。这种封闭性也使近代四川的发展具有比较鲜明的内陆特色,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四川社会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内部,四川社会矛盾不断升级,民众起义不断。在外部,英、俄等帝国主义国家对川藏边区心怀叵测,妄图吞并西藏,并将侵略势力伸入川边。这一切,无疑使四川在20世纪初年陷入一种内外交困的局面。1903年4月,新任四川总督的锡良,面对四川社会残败不堪的局面,如何稳定四川社会秩序并使四川社会风貌焕然一新就成了锡良任职川督后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四川吏治腐败、财政匮乏、军备落后以及思想僵化等问题,锡良厉行新政,锐意进取,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逐步扭转四川社会动荡不安局面并使之呈现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的同时,也推动了四川社会近代化进程。本文则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对清末锡良治川进行研究分析。第一部分主要概述锡良入川前的四川社会。封建王朝的残酷剥削和持续不断的水旱灾害,致使生产凋敝,民生艰困;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则使得四川原有政治、经济结构遭到冲击破坏;风起云涌的群众起义更是造成四川政局的动荡不安。这一切,都似乎预示着近代四川发展道路的艰难和曲折。第二部分主要研究锡良督川与四川新政以及川边改土归流,这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此部分,将重点分析锡良莅川后,面临四川社会残败不堪的局面采取的一系列施政措施,如整顿吏治,自办川汉铁路,编练新军,发展新式教育,以及在川边地区采取改土归流等。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改变了四川原有社会局面,使四川社会逐步开始向近代文明方向过渡。第三部分则是对清末锡良治川给予客观的评价。将锡良治川与此时期全国各省情形比较,分析锡良治川成功的主要原因和对近代四川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其他文献
广西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晚清时期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从1840年到1911年的72年间,广西共计发生水灾250余县市次,旱灾300余县市次,蝗灾93县市次,风灾、雹灾、雪
山西为煤炭大省,民国时期特别是1912—1936年间恰好是传统采煤业向现代采煤业转化的关键时期,煤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这一时期山西煤窑有一定发展但发展缓慢,分析其中的原
1902年11月14日湖南留日学生杨毓麟、黄兴等发起创办的《游学译编》,是这一时期留日学生中以省为单位的第一份刊物。它以输入先进文化,增加国民智识为宗旨,向国内社会翻译介
抗战胜利后,作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比较活跃的势力——中国民主社会党(以下简称民社党),是由同属“康·梁”一脉的原中国国家社会党(以下简称国社党)和海外的中国民主宪政党
“海洋战略”是中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海上运输、海港和海防建设、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探测设备都需要大量的新型功能材料。碳基材料,已在诸多科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拟诗涉及到文学接受,以及文体定型等许多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将金朝与魏晋南朝时期拟诗进行比较,从而为金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计算机网络应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
<正>保持着一年一更新的节奏,GoPro在2017年发布了新款运动相机GoPro HERO6。虽然外形和上一代几乎相同,但HERO6的内芯却强大不少。HERO6采用了全新的GP1处理器,这是一款和索
采用23个自由度的多刚体车辆动力分析模型、空间梁单元模拟桥梁结构,据位移协调原理,建立了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四跨变截面连续刚构特大桥沙湾大桥车桥耦合时变动力分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