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变叶海棠生物学特性及其水分利用格局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Rehd.) Hughes)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植物,是高海拔地区自然野生种,它在叶片制茶、果实加工、观赏以及植被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本文在对变叶海棠的表型变异、土壤理化性质、果实和叶片的养分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特性对树体表型指标、果实和叶片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对变叶海棠的水分利用格局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效持续地利用这一优良资源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居群的各项表型指标都存在显著差异;古比、玉麦比和然柳3个居群的株高、胸径、冠幅性状,格鲁居群的叶片性状,以及玉麦比居群的果实性状相对较为优良;各项指标在居群内和居群间均存在较大变异,除了冠幅和叶片宽,其他指标都呈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变异;株高、胸径、叶面积、叶片长、叶片宽、单果重、果实横轴、果实纵轴都与纬度呈负相关,果实、叶片性状与经度呈正相关,冠幅、叶片和果实性状与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采取UPGMA法,以4.34为阈值用欧式距离把5个居群划分为3类。2)炉霍地区变叶海棠林地的土壤较紧实、呈弱碱性、含水量较低,整体土壤物理结构较差。五个居群中,格鲁的土壤物理结构最好。五个居群间的土壤养分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分异特征,古比的全N、全P、速效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居群;格色的速效P、速效N和速效K在5个居群中相对较低;然柳的有机质、速效N和和速效P含量都是最低的。总体来看,炉霍地区全N、全K、有机质以及速效养分含量处于中下等水平,全P含量偏低。土壤微量元素中,Ca和Fe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硒的含量较高,达到0.21 mg·kg-1。土壤养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全氮含量与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速效钾呈正相关, pH值与全N、速效P呈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变叶海棠在该地区生长受pH值等指标的波动影响较小。3)不同层次土壤化学性质对变叶海棠表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全N、全P含量与树体胸径、株高和冠幅具有显著正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单果重、果实横轴、果实纵轴及百粒重具有显著正相关;速效N含量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全Ca和全Fe含量与叶片宽显著正相关;全Mg含量与叶片几项表型指标表现负相关关系;全Mn含量与树体几项表型指标表现出负相关关系;Na的含量与果实几项表型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土壤层次的养分对树体生长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10-40cm土壤层各养分指标与树体表型指标相关性最大。层次土壤物理性质对变叶海棠表型指标影响较小,只有土壤持水量、孔隙度和最佳含水量下限与叶面积、叶片长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4)变叶海棠果实中的Ca和Mg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Mn与土壤速效P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中的Mn和P元素分别与土壤中的全Mn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的亮氨酸与土壤中的全N、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异亮氨酸Ile与土壤全Ca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酪氨酸Tyr与土壤全Ca呈显著负相关;精氨酸Arg、丝氨酸Ser、甘氨酸Gly与土壤中的全Mn呈显著负相关。果实中的葡萄糖含量与土壤中的全N、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果实总糖含量与土壤全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多糖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果实果糖与土壤密度、非毛管空隙体积呈显著负相关,果实维生素B2与土壤密度、体积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通气度体积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土壤层次养分对果实养分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其中,10-60cm土层养分对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影响最大。5)两种海棠果实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质元素,果实Vc含量分别为2.433mg·kg-1和2.133 mg·kg-1,VB2含量分别为3.00mg·kg-1和2.30 mg·kg-1,总糖含量分别为19.045%和19.163%。变叶海棠和花叶海棠果实17种氨基酸含量范围分别在0.03~0.50%和0.03%~0.45%。两种高山海棠果实的Mn元素、天门冬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变叶海棠和花叶海棠叶片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5.16%和27.50%,Vc含量高达2574.000 mg·kg-1和2381.090 mg·kg-1,叶片中矿质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其K和Ca含量平均高达14865.105 mg·kg-1和6340.29 mg·kg-1。两种高山海棠叶片的蛋白质、二糖、葡萄糖含量差异显著,矿质元素中除Cu,Mn,Na,S元素外,其他元素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初步研究发现变叶海棠和花叶海棠果实和叶片是值得开发利用的珍贵高山植物资源。6)变叶海棠与峨眉小檗(Berberis aemulans)植物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深层土壤水,并不利用附近河水;在干季,一次降水10.06mm后,变叶海棠对该次降水的利用率为21.95%~60.01%,而峨眉小檗为20.08%~35.40%;在雨季,一次降水13.37mm后,变叶海棠对该次降水的利用率为43.97%~68.51%,而峨眉小檗为30.91%~72.55%;变叶海棠与峨眉小檗对雨季降水的利用率高于对干季降水的利用率;无论干季还是雨季,变叶海棠植物对该次降水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伴生植物峨眉小檗。
其他文献
传统牵引供电系统采取三相-两相分相供电方式,存在着无功、谐波、负序等电能质量的技术难题,并且由于过分相装置的存在,大大制约着机车的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随着高速,重载铁路的发展,该系统面临着严重挑战。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基于三电平三相—单相二极管钳位变换器的贯通式同相牵引供电系统。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彻底取消过分相装置,实现三相负荷的对称以及牵引网侧的柔性可控,大大改善了电能质量,提高了系统效率,是一种新
本论文选择尖顶羊肚菌为材料,探索了尖顶羊肚菌液体培养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研究了其胞外多糖在动物活体内的生理活性,并制成了功能性食品—速溶尖顶羊肚菌多糖颗粒。
风力发电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一个有效途径,而风电并网是推动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但是由于风能的随机波动性和风力发电机自身的特性使得风力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随风速的变化而波动,影响风力发电机输送到电网的电能质量。随着风电规模的迅速扩大,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波动。本文针对现有的有功功率平滑控制策略所存在的风电系统稳定性、功率平滑性和风能利用率之间的矛盾,以双级矩阵变换器(Two-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技术(VSC-HVDC)又被称作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一种以电压源换流器和脉宽调制等技术为基础的直流输电技术。与传统直流输电技术相比较,柔性直流输电具有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快速独立控制、能够向无源网络供电和易于构成灵活可控的多端网络等优势。从目前已投运的向无源网络供电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来看,系统故障情况下的穿越能力是影响无源网络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提高VSC
柴油发电机组是构成孤岛电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单台柴油发电机组的容量不能满足整个孤岛电站开采石油所需要的动力要求,并且考虑到电站系统需要冗余设计等客观因素,所以整个孤岛电站系统是由多台柴油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一期发电机组容量已经不能满足开采的需求,因此又新建了二期发电机组,同一期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给孤岛电站系统供电。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孤岛电站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实际
土壤生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是生态学的热点和难点,关于响应的工作做得多,但反馈做得很少,问题也更多。蚯蚓是代表性土壤生物之一,蚯蚓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很明显,主要表现在日益
滇池处于严重的富营养化状态,以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Kütz)为优势种的水华爆发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关于蓝藻水华生消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已有研究发现蓝
“绿色证券”当下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证上市公司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仅是付诸言辞,而是真正地付诸有意义的行动?充分而透明的信息公开,无疑可以既督促上市公司,又监督政策的审批者们不因部门利益而放松标准。  2008年8月5日,环保NGO“自然之友”会员蔡国强在环保部网站看到一条信息:金光集团APP下属的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已向环保部申请上市环保核查,并进入公示期。  “当时我觉得APP在环境
从滇池湖水中分离得到的4株溶藻细菌,对其与滇池水华蓝藻——微囊藻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E1、E4和E5对分离自滇池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FACHBD5)、
本文研究了自武汉珞珈山土壤中培养的一种纤毛虫莫氏肾形虫Colpoda maupasi的形态学和长江上游云南省玉龙雪山的土壤纤毛虫群落结构。从整体上来说,莫氏肾形虫Colpoda maup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