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烘干不预热工艺制备污泥陶粒的试验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污泥产量与日俱增。我国污泥组成成分较为复杂,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重金属以及有机物,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自身健康造成危害。目前,污泥主要通过卫生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但这些处理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泥对自然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危害。
  将污泥作为烧培污泥陶粒的原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制备污泥陶粒的过程中,污泥中病菌和有机物在高温中被完全杀灭,重金属物质会固结在陶粒内部,实现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污泥,并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采用制备污泥陶粒的方法解决污泥处理同样存在问题。这种方法工艺较为繁琐,生产耗能较高,在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时会产生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工厂周边空气质量。这些缺点制约了这种污泥处理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本试验根据目前制备污泥陶粒存在的不足之处做了以下工作:
  (1)本试验采用污泥与粘土为试验原材料,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XRF)分析原材料的化学组成,确定出试验原材料的配比范围。试验针对传统烧培污泥陶粒工艺的缺点与不足进行优化,提出了免烘干不预热烧培污泥陶粒的新工艺(以下简称新工艺)。采用实际生产污泥陶粒较为常用的污泥掺量,分别使用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污泥陶粒,发现新工艺制备出的污泥陶粒的吸水率与单颗抗压强度与传统工艺相比性能基本一致,且新工艺制备出的污泥陶粒堆积密度更低。这证明采用新工艺制备污泥陶粒是可行的,并且能达到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能耗的目的。
  (2)以污泥陶粒的吸水率、单颗抗压强度以及堆积密度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分析了新工艺的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参数对污泥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
  随着脱水污泥含水率的增加,污泥陶粒的吸水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泥陶粒的堆积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污泥陶粒的单颗抗压强度与脱水污泥含水率无关。
  随着烧培温度的增加,污泥陶粒的吸水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污泥陶粒的堆积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污泥陶粒的单颗抗压强度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污泥陶粒烧培时间的增加,污泥陶粒的吸水率呈现下降趋势,污泥陶粒的堆积密度呈现下降趋势,污泥陶粒的单颗抗压强度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污泥掺量增加,污泥陶粒的吸水率呈现下降趋势,污泥陶粒的堆积密度呈现上升趋势,污泥陶粒的单颗抗压强度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可以得出,对于污泥陶粒的堆积密度,三个水平因素影响力由大到小为:烧培温度、烧培时间、脱水污泥掺量,其最优工艺为:污泥掺量30%、烧培温度1200℃、烧培时间为15min,其堆积密度为244Kg·m-3。对于污泥陶粒的吸水率,三个水平因素影响力由大到小为:烧培时间、烧培温度、脱水污泥掺量,最大吸水率的最优工艺为:污泥掺量40%、烧培温度1150℃、烧培时间为10min,其吸水率为15.62%,最小吸水率的最优工艺为:污泥掺量50%、烧培温度1200℃、烧培时间为15min,其吸水率为4.88%。对于污泥陶粒的单颗抗压强度,三个水平因素影响力由大到小为:烧培温度、烧培时间、脱水污泥掺量。最优烧培工艺为:污泥掺量50%、烧培温度1150℃、烧培时间为5min,其单颗抗压强度为1.47MPa。
  (3)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采用不同工艺烧培出的污泥陶粒以及制备流程中的胚体样品可以发现,采用新工艺与传统工艺制备出的污泥陶粒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新工艺下的烧培过程以及传统工艺的预热、烧培流程对污泥陶粒的矿物组成影响较小。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后制备出的污泥陶粒生料球内部颗粒大小更加均匀,预热过程会使得污泥陶粒胚体变得更加密实,传统工艺制备出的污泥陶粒与新工艺制备出的污泥陶粒相比,传统工艺生产出的污泥陶粒内部孔隙孔径大多小于5μm,而新工艺生产出的污泥陶粒内部孔隙孔径大小较为接近,大多数孔隙的孔径大小在10μm~20μm。
  (4)以重庆市合川区污泥陶粒厂为例,该厂污泥陶粒年产量为18万吨,与采用传统工艺制备污泥陶粒相比,采用新工艺制备污泥陶粒可节省干化粉碎污泥、粘土的耗能,有效地降低了污泥陶粒的生产成本。经计算该厂采用新工艺制备污泥陶粒一年可节省成本54.78万元,提前0.6年收回工厂建设成本和生产运行成本,可以提升污泥陶粒的生产效率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污泥与粘土作为制备污泥陶粒的原材料,提出了新的污泥陶粒烧培工艺,验证了该新工艺的可行性,该工艺可以在保证污泥陶粒性能的同时,达到节约能耗、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以期为今后污泥陶粒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浮式风机凭借系泊系统实现定位对环境适应性更强,且能采集到更稳定的风资源,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及大力发展。随着海上风机数量的日益增多且靠近航道,在恶劣的天气状况下,会增加过往船舶与风机发生碰撞的风险。此外,风机需要运维船定期维护,而风电场通常位于深海区域,较大的风浪环境也会增加碰撞风险。碰撞载荷下浮式风机的动力响应较为复杂,包含着风、浪以及系泊等复杂的多场载荷耦合作用。一旦发生船舶撞击事故,风机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愈发成为研究热点。波浪能随着海洋分布在世界各地,且储量十分巨大,其开发利用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在研究波浪能装置的获能效率的过程中,应结合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及能量转换特性加以分析,尽管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  波浪能装置的种类多种多样,本文选取典型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转换装置为研究对象,在势流理论及振动理论的基
学位
在船舰蒸汽动力装置中,主锅炉作为焦点设备之一拥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在主锅炉的控制中,往往需要保持合适的汽包液位高度,以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由于在实际系统中,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系统具有时间延迟及给水惯性特点,并且还存在虚假水位现象,大大提升了锅炉汽包水位自动调节方法的设计难度,针对该问题,本课题将滑模变结构控制思想引入锅炉汽包水位控制中,研究了汽包水位的滑模控制方法。  首先讨论了船用增压锅炉蒸发系统
齿轮啮合激励引起的支持轴承处的动载荷即齿轮箱动载荷,是激发箱体结构振动响应的直接激励,在工程实际中难以直接测量,依据动力学反问题理论可通过测试结构振动响应进行逆向识别,从而间接获得齿轮箱动载荷,验证齿轮箱动载荷计算方法,开展设计优化以降低齿轮箱动载荷,为齿轮箱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通过仿真求解齿轮箱动载荷。通过齿轮动态啮合刚度和传递误差计算齿轮动态啮合力,将其作为齿
学位
薄壁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中,其中,航空薄壁件(Aeronautical Sheet Metal Part,ASMP)更是由于尺寸大、厚度薄、刚度差,在制造过程中存在难定位、易变形、外形准确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工程中一般采用工装夹具来控制ASMP在加工、装配和检测等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变形,保障ASMP的定位精度及外形准确度,然而夹具的设计主要依赖经验,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合理高效地进
吸气式冲压发动机和冲压组合发动机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的动力基础,是未来大型可重复使用空天飞机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优选动力方案之一。对于宽速域、大空域和多模态工作的冲压及冲压组合发动机,湍流燃烧的动态特性是此类高超声速动力装置燃烧过程的一种固有的内在特征。来流条件变化、流道结构调整和燃料喷射策略调节等外部因素,与湍流掺混、燃烧释热和激波传递等非稳态物理-化学过程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具有强随机性的湍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CRIT)属于静电式离子推力器,具有无热阴极、寿命长、可靠性高的特点,可应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轨道转移、位置保持和星际航行等方面。论文以10cmECRIT的离子源为研究对象,以提高ECR离子源的性能为研究目标,对离子源内部等离子体的放电束流引出特性、微波能量注入方式、电子加热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电子密度区的微波注入方式以及朗道阻尼电子加热机制的出现可以提高E
轻量化的大展弦比机翼技术,因具有低诱导阻力的技术特性,成为先进民用客机以及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最为关切的技术之一。相比于常规飞行器,轻量化设计的大展弦比机翼具有更为突出的气动弹性问题,如静气动弹性变形以及颤振等。如何综合考虑静气动弹性变形以及颤振进行气动、结构多学科设计,成为能否充分挖掘其技术潜力的关键问题。静气动弹性以及颤振特性的引入,对发展高效、鲁棒的,具有处理大规模设计变量能力的多学科优化设计方
学位
传统的结构可靠性和灵敏度分析均以概率理论为基础,航空航天飞机器结构的几何构成、材料性能和外部载荷的概率密度函数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估计,但由于实际工程的成本限制,概率密度函数难以准确获得。针对传统的随机可靠性方法和灵敏度在缺乏统计数据时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主要对模糊不确定性条件下结构时变可靠性理论、满足失效可能度要求的安全寿命分析模型、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求解安全寿命的高
地月系统的平动点是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的平衡点,是通往月球、火星和更深远空间的无人和载人探测的通道。在地月平动点附近建造空间站,可以作为深空探测的过渡发射平台、月球着陆器的中继站、月球基地的维修中心或者地球辐射带以外的深空基地等。随着人类探测活动在空间的深入,仅依赖地面观测站或近地卫星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空间观测和通讯需求,天基观测平台和通讯中继站等成为新的选择。本文作为一项应用基础研究,以地月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