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它更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发展、思维形成以及教学的可操作性,使它更有利于在世界知识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我国高中生物教育的实际,提出了“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问题—探究式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研究采用等组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析的实验方法,以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山中学高中二年级2002级的4个普通班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高二(1)班作为实验(1)班利用“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人教社2001年5月出版的高级中学《生物》教材(以下称新教材);高二(2)班作为实验(2)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教材;而高二(3)班、(4)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人教社1990年版高级中学《生物》教材和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班,进行实验,最后从四个班再随机各抽出10名学生的期末生物学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决断。以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2001年版第二册《遗传和变异》一章内容为实验教学内容,共计16课时。主要包括有学生创新实验报告的统计,学生学业成绩的方差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变化的调查表分析。目的是不但区分教材(A因素)、教法(B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同时还更关注教材与教法的交互作用(A×B)对学生学业成绩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 按照“问题—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本研究的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展开:即①引导学生探究阶段;②指导学生探究阶段;③学生独立进行探究阶段。并严格按照“问题—探究式学习”学习原则和过程控制原则加以训练,逐步增强学生对“问题—探究式学习”的适应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从而克服盲目性。在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从指导→引导→最后成为参与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一步一步的从被动的感知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到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情境,独立的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真正地学会了学习。 在实施“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创新报告的统计调查,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决断,可以看出,一、A×B交互作用显著,这表明使用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的实验(1)班不仅与对照班之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且与实验(2)班之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也有显著性的差异。二、实验门)班的学生在创新报告统计上占有明显优势。三、在三个阶段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实验(l)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与对照班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由此我们可得出如下的实验结论:①“问题一探究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②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动力。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因此,本研究认为,倡导“问题一探究式学习”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即在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改善的同时,更能主动关心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对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