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得到的il-4基因大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哈白二号、潍白六号和新世纪三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PPT、Kna抗性筛选、PCR扩增、PCR-Southern杂交、ELISA和Western杂交等技术,对转il-4基因大白菜后代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il-4基因在T5、T6、T7代自交大白菜中的传递规律和表达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对已经检测的自交后代阳性株不同株系间进行杂交,试图提高后代阳性率和蛋白表达量。另外,对阳性后代植株表型、抗病性进行了调查。本研究中,共播转il-4基因T5代种子608粒,实际出苗421株,得到280株PPT抗性株,植株的PPT的抗性分离情况都符合抗性植株:非抗性植株=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PCR检测il-4阳性株26株,阳性率为6.18%。T6代播种1536粒,实际出苗1108株,其中1007株筛选得到PPT抗性356株,其它101株直接进行PCR检测。PPT的抗性分离情况除哈白AH-3-1-5-23-10、哈白AH-2-10-46-92-13、哈白BH-1-5-4-12-21、新世纪BL-1-37-72-4-5、潍白AH1-447-49-1-33外,其余均不符合抗性植株:非抗性植株=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PCR检测阳性株44株,阳性率为3.97%。T7代播种918粒,实际出苗580株,其中339株经筛选得到PPT抗性135株,其它241株直接进行PCR检测。PPT的抗性分离情况除了哈白AH-3-1-5-23-2-2外没有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的植株。PCR检测得到阳性株13株,阳性率仅为2.24%。在Kna抗性筛选过程中,T5代共播种子772粒,实际出苗378株,筛选得到Kna阳性株226株,Kna抗性分离情况符合抗性植株:非抗性植株=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的植株有:哈白EL-1-3-121-11、哈白EL-1-3-47-26、哈白EL-1-3-121-12、哈白EL-1-3-121-1、哈白EL-1-3-47-44、哈白EL-1-3-47-24、哈白EL-1-3-3-4。PCR检测得到阳性株18株,阳性率为4.76%。il-4的分离情况,除哈白EL-1-3-121-11、哈白EL-1-3-47-24植株外,均不符合阳性植株数:阴性植株数=3:1孟德尔分离规律。T6代共播种子787粒,实际出苗673株,其中660株经Kna筛选得到阳性株192株,其它13株直接进行PCR检测。Kna抗性分离情况都不符合抗性植株:非抗性植株=3:1的孟德尔分离规律。PCR检测得到阳性株11株,阳性率仅为1.63%。待测杂交F1代幼苗225株,直接进行PCR检测得到阳性株5株,阳性率仅为2.22%。远远低于理论值。从PCR检测为阳性的植株中随机抽取7个样品进行PCR-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被检样品有6株为阳性,表明il-4在转化后代中仍然存在。对其中5株进行Western杂交,其中3株出现杂交条带,更加证明IL-4已经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并表达。对包括杂交株在内的11个阳性样品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潍白AH1-447-4-2-10占其总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较高为0.4%,杂交系的TSP值为0.03%。部分样品表达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