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转向的兴起,译者主体性日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翻译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同样作为文化转向中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主张翻译过程采取干涉策略,打破译者隐身的神话,译者主体性在其应用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然而,此前对于译者主体性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笔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领域,而口译领域则被忽略。然而,口译与笔译相比具有更强的临场性和即时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很少有时间能够对选词和用句进行仔细思考,更多地是出于下意识的选择。所以口译更能体现译者主体性对翻译过程及结果的影响。且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日常生活、谈话中对于性别平等的呼声日渐提高、对歧视女性话题的敏感度也不断加大。基于以上两个原因,笔者认为,这两大理论在口译研究领域及实践指导上同样适用。本文旨在通过实验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探索译者主体性在交替传译过程中的体现,将译员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分析归类,并总结背后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此外,笔者将结合以上分析成果,探讨译者选择女性主义作为口译实践过程中的个人立场与出发点的意义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