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树林来源的海洋真菌因生存环境独特,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从而有潜力产生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在生物医药、功能性食品、化学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是各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从海洋来源红树林泥土中分离海洋真菌、优化发酵条件、分离鉴定发酵产物中的化合物,并初步评价了化合物的抗氧化与抗肿瘤活性,具体研究结果和内容如下:采用PDA平板法和斜面法对红树林来源泥土中的共附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得到了两株真菌,编号分别为PJX-29(未鉴定)和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经实验室自己鉴定);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TLC的分布情况比较了多种真菌培养基对发酵产物的影响,从中筛选出最佳的培养基为真菌2号液体培养基。分别对菌株PJX-29和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进行大量发酵,采用溶剂萃取、多种分离纯化手段(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共分离到20个单体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手段(紫外、红外、核磁共振、有机质谱、X-单晶衍射、圆二色谱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菌株PJX-29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十五碳单甘油酯,9□□,12□□-十七碳二烯酸,十六烷基甘油酯,6-戊基-α-吡喃酮,4,6-二羟基-9,10-二甲基苯乙酮,双(8-8’-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对羟基苯甲酸,6-氨基苯甲醛。从菌株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3个喹唑啉酮类单体化合物,分别为:glyantrypine、quinadoline B、tryptoquivaline、deoxytryptoquivaline和deoxynortryptoquivaline以及其它7个新化合物,1个新天然产物。采用DPPH法对源于菌株PJX-29的7个化合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甘油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ICso分别为:11.38±0.61、和9.33±0.80μg/mL,初步推断化合物结构中的双键、羟基等可能是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活性官能团。利用SRB和MTT法对源于菌株Cladosporium sphaerospermum的13个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4对hela和A-549细胞具有弱的抗肿瘤活性,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5.72%和41.27%,化合物13、15和16对hela细胞具有弱的抗肿瘤活性,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5.46%、48.37%和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