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PPH术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提供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方法:将90例诊断明确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PPH术配合穴位注射,对照组1只采用PPH术,对照组11只采用穴位注射。治疗组先采用PPH术,再行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先仰卧位注射足三里、上巨墟、天枢、神门、咳肛五穴,后改俯卧位注射背俞穴。治疗组和对照组Ⅰ、对照组Ⅱ各组除进行各自对应操作外,余支持治疗相同。术后主要通过统计排便情况、排便后肛门坠胀感及阻塞感程度等症状得分和直肠指诊、排粪造影、直肠肛管测压、安全性评价标准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0.00%,56.67%,治疗组、对照组Ⅰ的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Ⅰ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Ⅱ(P<0.05)2.术后3d、6d、9d缓解排便困难、排便后坠胀感与肛门阻塞感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三者均能缓解排便困难、排便后坠胀感与肛门阻塞感症状,但PPH术配合穴位注射法较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效果更好。3.术后直肠指诊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0.00%,53.33%,治疗组与对照组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Ⅰ的直肠指诊疗效优于对照组Ⅱ(P<0.01)4.术后排粪造影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排粪造影疗效优于对照组Ⅱ(P<0.01)5.在改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与肛管静息压方面,三组术后第九天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与肛管静息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PPH术配合穴位注射法较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更能有效地保护肛门功能,提高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舒张压值,降低肛管静息压值。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PPH术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有效方法,缓解了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此法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低廉,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突出了传统中医的优势所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