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近十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但居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在我国高经济增长率和低消费率的背景下,笔者注意到其中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在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该比重由32.8%上升到46.2%,农村居民该比重由20.2%上升到31.3%,这说明现代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在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刺激居民服务消费很有必要。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导致少儿人口不断减少,劳动人口不足,老年人口持续增多,老龄化问题加剧,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消费行为,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导致我国服务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将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切入研究服务消费结构的问题,对加快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以及比较分析法对城乡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和服务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关消费理论及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接着就我国城乡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和服务消费结构现状进行剖析,最后利用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逐渐向服务享受型转变,服务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并且城乡及城乡内部之间的差异较大;(2)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的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和服务、家庭服务以及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和服务、交通和通讯有正向影响,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在外用餐和文教娱乐有负向影响,对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影响不显著;(3)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以及农村居民的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有正向影响,对城镇居民的外用餐、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和服务、家庭服务和农村居民的杂项商品和服务有负向影响,对城镇居民的文教娱乐影响不显著。本文从人口特征视角出发,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服务消费结构模型,实证检验了少儿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对服务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有助于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刺激居民服务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他文献
高技术产业具有高创新性、成长性、渗透性的特点,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国高技术产业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技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归纳出高技术产业集聚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其次,
增值业务收入已经成为运营商经营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增值业务市场也出现了很多问题,SP违规现象严重,用户投诉增加等。继续下去,将不利于增值业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对运营商来说,如何构建一个理想的增值业务供应链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将委托代理理论及模型应用于电信增值业务供应链,从运营商与SP(运营商作为委托人的情形)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来分析最优激励合同的形式,从而为运营商如何
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民收入的提高,还体现在经济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持续优化过程,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动调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