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近十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但居民消费率却不断下降。在我国高经济增长率和低消费率的背景下,笔者注意到其中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却在逐年增加,从1998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该比重由32.8%上升到46.2%,农村居民该比重由20.2%上升到31.3%,这说明现代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在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刺激居民服务消费很有必要。与此同时,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导致少儿人口不断减少,劳动人口不足,老年人口持续增多,老龄化问题加剧,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消费行为,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必然会导致我国服务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将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切入研究服务消费结构的问题,对加快我国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结构分析以及比较分析法对城乡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和服务消费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对相关消费理论及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了它们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接着就我国城乡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和服务消费结构现状进行剖析,最后利用GMM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逐渐向服务享受型转变,服务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并且城乡及城乡内部之间的差异较大;(2)少儿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的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和服务、家庭服务以及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杂项商品和服务、交通和通讯有正向影响,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在外用餐和文教娱乐有负向影响,对农村居民文教娱乐的影响不显著;(3)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以及农村居民的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有正向影响,对城镇居民的外用餐、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和服务、家庭服务和农村居民的杂项商品和服务有负向影响,对城镇居民的文教娱乐影响不显著。本文从人口特征视角出发,将人口年龄结构引入服务消费结构模型,实证检验了少儿人口抚养比和老年人口抚养比对服务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从而有助于从人口年龄结构角度刺激居民服务消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