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了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急需通过PPP模式缓解融资压力,维持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关于中国PPP实践和融资模式的研究较少,梳理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研究中国PPP项目的主要融资模式,探讨中国当前PPP发展的瓶颈与障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将对促进PPP在中国持续健康发展大有裨益。首先,论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所反映的趋势,将PPP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探索、试点、调整、推广和规制五个阶段,并发现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时的财力不足是PPP在中国发展的主要经济动因,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巩固为PPP的发展消除了理论上的障碍。其次,论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得出了中国当前PPP的主要运作方式,即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和股权合作,其中,特许经营的法律基础最为完善,在中国最为普遍。然后,论文通过分析国内数据库的PPP项目数据,发现了中国的PPP项目多集中于西南、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较大的地区,而交通运输和市政工程则是PPP项目的主要投向。再次,论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融资的主要模式。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贷业务、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与PPP项目对接,是PPP项目融资的主力军。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则可以由于具有资金成本低、贷款期限长、具有境内股权投资子公司等优势,实现了对PPP项目权益融资、夹层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全覆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方式灵活,参与PPP项目融资的模式也较为多样化,主要包括承销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最后,论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发现项目吸引力和可获得性不足,“重融资,轻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融资来源以公共部门为主是制约中国PPP发展的主要瓶颈与障碍。进而,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提出了树立契约精神、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部际协调、拓宽融资渠道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