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气候变化不仅能够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会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进而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严重障碍。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进社会福利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还十分紧迫。同时,能源的大量投入以及“以煤为主”的能耗结构尚未发生根本变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碳排放强度居高不下。既要保证经济发展,又要促使碳强度下降,就需要对不同碳减排政策的减排效应进行模拟和对比,挖掘各类碳减排政策对于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制,优化组合碳减排政策、充分发挥减排政策的有效性,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双赢。本文通过进行两种减排政策的效应对比,充分挖掘减排机制的作用机理,为我国由碳强度减排政策过渡到碳总量减排政策提供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能源消耗、碳排放与减排政策在内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描述了碳总量减排政策与碳强度减排政策对碳排放总量、碳强度以及不同经济变量的影响路径;然后在对模型重要参数进行校准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同减排政策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减排政策的影响结果;最后,本文基于福利视角和减排成本视角,对碳总量、碳强度减排政策下的成本收益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挖掘了减排政策的作用机理。本文的主要结论为:(1)碳总量政策、碳强度政策均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实现既定的碳强度目标,同时,碳总量减排政策对于企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更为严格,能够更为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减排效应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而碳强度政策的减排力度略微不足。(2)在经济效应方面,减排政策的实行会通过能源资源的约束对经济产出起到抑制作用,其中,与碳总量政策相比,碳强度政策对于经济增长与增加值形成的负向影响更弱,企业通过要素替代在部分上实现了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了要素利用效率提高和更多附加值的形成。(3)在达到相同的减排目标时,与碳强度减排政策相比,碳总量减排政策下,社会福利水平相对更高,而减排成本却较低、更易实现。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为:(1)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能源消耗、碳排放、碳强度与碳总量减排政策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能源投入、资本累积等多个方面进行碳减排政策影响环境与经济的机制模拟与途径分析,讨论减排政策如何有效平衡经济增长与碳强度下降的目标;(2)对于经济与环境双重目标下出现的碳减排政策的两难选择问题,本文基于社会福利和减排成本两方面,对不同碳减排政策的成本收益进行了深入对比,进行减排政策的优化选择。目前,我国的减排政策仍以碳强度减排政策为主,而本文的研究表明碳总量减排政策能够在提高社会总福利的同时,兼顾到减排成本的降低,因此推动碳强度政策向碳总量减排政策转换,是进行有效碳减排活动的必然选择。在两种减排政策并行实施、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可以适时适度地对本地区企业实施碳总量、碳强度两种不同的减排目标约束,避免“一刀切”的减排方案。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区现实的碳交易机制,对于减排效果好、减排难度小的企业加大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引导并发挥其在碳市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碳强度持续下降与经济稳定增长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