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语料库,以情态理论为基础,以语义功能语法为指导,结合主观性与主观化理论、认知语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深入细致地研究汉语预期义情态词的语义功能及其差异。
本文首先根据语义框架界定了现代汉语中61个表预期义的情态词,按照音节数、形式、意义以及预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章主要说明按照意义分类的结果,我们将现代汉语中预期义情态词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终归类、肯定确认类、断定或推断类、料定类、契合类、醒悟类和其他类,同时也简单的说明了各类预期义情态词的特点,接着将这七大类进一步按照预期的特点分为坚信预期义、确认预期义、料定预期义、契合预期义、超预期义情态词五大类。
第二、三、四章选择了坚信预期义中的“终归”与“总归”,料定预期义中的“果然”与“果真”以及超预期义情态词“不愧”作为为研究对象。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对比研究,既有共性研究也有个性研究,以求更细致的分析各类预期义情态词的语义功能。
我们从语法化为副词的路径、成词的年代来探讨坚信预期义情态词“终归”与“总归”的来源,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归纳出“终归”与“总归”的语义特征为[归结义][强调义][预期义],在共性中探寻二者的差异,在表达归结义时,“终归”多了一种强调最终、最后的时间概念,而“总归”表达对前面话题的总结,这与“终”和“总”的语义密不可分。二者可出现在表示转折、原因、结果、让步的语义环境中。语用方面,“终归”对否定句的选择要大于“总归”,“总归”与情态动词共现的总量要多与“终归”。
料定预期义情态词“果然”“果真”在情态语义上的差异为:“果然”的合预期的程度大于“果真”;“果然”较“果真”更倾向于表达料定性;“果真”较“果然”更倾向于表达确定性。句法分布上,“果然”较“果真”呈现出较高的灵活性。语义及句法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二者语用上不同,“果然”的主观量比“果真”大,“果真”的传信度比“果然”高。
“不愧”最显著的语义特征是超预期性,超预期性是由肯定的赞义发展而来的,其句法的特征表现在:“不愧”可以与“真、确实、的确、果然”这样的表示确信的副词共现;位置和辖域上,虽然“不愧”的句法辖域只是宾语部分,但是其语义辖域却是整个句子;人称的选择上,多选择第三人称。“不愧”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也决定了它具有传信评价、正向强调功能、多选择赞赏的语境,表达信息增量,使语言具有使语言具有强烈的赞誉性评价情态。
本文首先根据语义框架界定了现代汉语中61个表预期义的情态词,按照音节数、形式、意义以及预期的特点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章主要说明按照意义分类的结果,我们将现代汉语中预期义情态词分为七大类,分别是终归类、肯定确认类、断定或推断类、料定类、契合类、醒悟类和其他类,同时也简单的说明了各类预期义情态词的特点,接着将这七大类进一步按照预期的特点分为坚信预期义、确认预期义、料定预期义、契合预期义、超预期义情态词五大类。
第二、三、四章选择了坚信预期义中的“终归”与“总归”,料定预期义中的“果然”与“果真”以及超预期义情态词“不愧”作为为研究对象。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对比研究,既有共性研究也有个性研究,以求更细致的分析各类预期义情态词的语义功能。
我们从语法化为副词的路径、成词的年代来探讨坚信预期义情态词“终归”与“总归”的来源,在分析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归纳出“终归”与“总归”的语义特征为[归结义][强调义][预期义],在共性中探寻二者的差异,在表达归结义时,“终归”多了一种强调最终、最后的时间概念,而“总归”表达对前面话题的总结,这与“终”和“总”的语义密不可分。二者可出现在表示转折、原因、结果、让步的语义环境中。语用方面,“终归”对否定句的选择要大于“总归”,“总归”与情态动词共现的总量要多与“终归”。
料定预期义情态词“果然”“果真”在情态语义上的差异为:“果然”的合预期的程度大于“果真”;“果然”较“果真”更倾向于表达料定性;“果真”较“果然”更倾向于表达确定性。句法分布上,“果然”较“果真”呈现出较高的灵活性。语义及句法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二者语用上不同,“果然”的主观量比“果真”大,“果真”的传信度比“果然”高。
“不愧”最显著的语义特征是超预期性,超预期性是由肯定的赞义发展而来的,其句法的特征表现在:“不愧”可以与“真、确实、的确、果然”这样的表示确信的副词共现;位置和辖域上,虽然“不愧”的句法辖域只是宾语部分,但是其语义辖域却是整个句子;人称的选择上,多选择第三人称。“不愧”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也决定了它具有传信评价、正向强调功能、多选择赞赏的语境,表达信息增量,使语言具有使语言具有强烈的赞誉性评价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