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等理论”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研究当中最受欢迎的理论之一,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金奈达则是对等理论的代表,他对美国翻译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并被称为“现代翻译之父”。在功能对等理论引进之前,中国的翻译研究大多数是局限于翻译技巧这一方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进了奈达的对等理论,它对当时的中国翻译组织及其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奈达认为好的译文就是要从译入语中找到与源语言中最自然最贴切的对等语,使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同时包括词汇,语义的对等。同时奈达还指出应将调整语法、词汇,以及文化信息放在首位。随后中国许多知名学者翻译家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都做了深入的研究,金娣在其著作《对等翻译的研究》一书中,讨论了翻译研究中的不同领域,并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他指出奈达的理论具有可实践性。谭载喜在其著作《奈达及其翻译理论》一书中梳理了奈达翻译理论的总体发展状况及其对该理论的思考。《围城》是我国讽刺小说史上的一部长篇佳作,集喜剧与讽刺于一体。一方面,文中运用了西方的幽默典故,这种独特的幽默在中国的文化语境当中更显其韵味及新奇。《围城》给读者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书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是对人性,婚姻家庭的剖析,引人深思。《围城》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的版本,英语版本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英译本是珍妮凯利和茅国权这两位具有双语功底及文化的译者译成,尽管译本中难免存在一些细微的不足之处,但从整体上看英译本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受到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引起了很多学者及翻译家的讨论与研究。几十年来,学者对英译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从修辞角度等等。尽管学者做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但还未见有从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细小的角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研究《围城》译文中人物心理描写的翻译。心理描写是《围城》的一大特色,钱钟书的主要风格也建立在这上面。心理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描写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对整部小说透彻的理解。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对英译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经过统计发现《围城》中共有一百多处心理描写,通过研究发现,译文在翻译心理描写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形式,使译入语读者尽可能的接受源语的文化,并同源语读者做出基本相同的反应。珍妮凯利和茅国权的译文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功能对等。该译本验证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