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在粮食安全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土壤退化问题正逐渐威胁我国粮食安全。传统的秸秆还田模式,虽然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性质,但是也造成了温室气体CH4的大量排放。许多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具有促进水稻生长和抑制温室气体CH4排放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有关生物质炭输入对中低产地改良和土壤CH4排放控制的机理研究主要是基于生物质炭一次性高剂量还田的短期实验。对于低剂量等量秸秆还田模式下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性质和温室气体排放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机理未见相关报导。本论文以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和竹炭为试材,分别考察了生物质炭高剂量和低剂量两种还田模式对土壤性质、水稻生长以及土壤温室气体CH4排放效应的影响;并通过常规检测手段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相关增产减排的机制机理。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5年的大田实验,对比分析了一次性高剂量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和竹炭输入对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一次性高剂量生物质炭还田模式(22.5 tha-1)下,水稻秸秆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改良和水稻增产的效果显著优于竹炭。与对照相比,一次性高剂量秸秆炭化还田可以在秸秆炭施加后的前2年分别显著增加13.5%和6.1%的水稻产量。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具有的高pH、CEC和营养物质(K和P)是产生这种效果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效果会随着生物质炭还田时间的延长而逐年减弱,表明一次性高剂量生物质炭还田模式对土壤改良短期效果明显,然而存在长期不可持续性。2、通过2年的大田实验,对比分析了等量秸秆炭化还田(2.8 tha-1)和秸秆全量还田(8 t ha-1)对稻田土壤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第一年增产7.6%,第二年增产10.7%。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改良和水稻增产的效果没有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显著。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低剂量的秸秆炭化还田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有效K和P的含量,降低土壤有效Al含量引起。虽然,每年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模式的还田量只有一次性高剂量秸秆炭化还田模式的1/10,但是其对水稻增产可能具有长期可持续性。3、通过大田实验,探究了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对稻田土壤CH4排放效应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结果发现,与秸秆全量还田相比,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可以显著抑制稻田土壤CH4排放,其中第一年减排80.9%,第二年减排87.9%。Q-PCR结果显示,与秸秆全量还田相比,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可以抑制稻田土壤产甲烷菌16S rRNA基因丰度,促进稻田土壤甲烷氧化菌pmoA基因丰度。进一步的454高通量测序结果则表明,与秸秆全量还田相比,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可以显著降低稻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多样性,显著抑制稻田土壤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rcina和Methanosaeta的百分比,降低稻田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spirillum的百分比。因此,低剂量等量秸秆炭化还田对稻田土壤CH4排放的抑制效应,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稻田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和对稻田甲烷氧化菌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