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TPT)作为喜树碱的一种水溶性衍生物,因其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低的毒性被广泛关注,已经被FDA批准用于含顺铂或紫杉醇化疗方案失败的恶性卵巢癌以及复发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但同其他喜树碱类药物一样,在生理条件下其结构中的内酯环易发生水解反应转变为羧酸盐形式,从而失去活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结合脂质体这种新型给药载体的特征,本文采用主动载药技术-硫酸铵梯度法制备了TPT普通脂质体及PEG修饰脂质体,从体外、体内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并且合成了新型的温敏高分子材料,对其修饰的温度敏感脂质体的体外热敏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TPT温度敏感脂质体并对其体外热敏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TPT的发展以及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摘要如下:1 TPT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筛选。以包封率为主要评价指标,比较了传统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乙醇注入法、反相蒸发法等)与主动载药方法-硫酸铵梯度法对TPT脂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TPT脂质体可以获得较高的包封率、较大的药脂比;对硫酸铵梯度法制备TPT脂质体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磷脂的种类与组成、硫酸铵溶液的浓度、药物/磷脂的摩尔比例、空白脂质体的粒径大小等是影响TPT脂质体包封率的主要因素。2 TPT脂质体的体外稳定性研究。对影响TPT脂质体体外释放特性的不同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胆固醇的含量、磷脂的饱和程度、PEG修饰对TPT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增加胆固醇的比例可以减小脂质体中TPT的泄漏率;与不饱和的SPC脂质体相比,采用饱和的具有高相变温度的磷脂HSPC制备的TPT脂质体体外泄漏率降低;PEG修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TPT脂质体在血清、血浆中的稳定性。对TPT的内酯开环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包封入脂质体后TPT的水解速率降低、内酯稳定性提高;与SPC脂质体相比,HSPC脂质体包封的TPT内酯稳定性更高。3 TPT脂质体的初步稳定性研究。在对制剂单因素考察以及体外释放性质等研究的基础上,按不同组成制备的几种TPT脂质体,包封率均在90%以上,且粒径较均匀,平均粒径均在140 nm左右。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几种TPT脂质体的稳定性较好,4℃放置1个月、3个月(或6个月)后粒径、包封率及TPT含量未见明显变化。4 TPT脂质体的体内分布研究。以荷瘤(S180)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测定不同时间点时小鼠血浆、以及各个组织或器官中的药物分布,以此评价TPT脂质体的体内行为。结果表明脂质体包封后TPT的体内分布行为发生改变,体内稳定性提高。与游离药物相比,脂质体包封降低了药物在血液中的清除速率,增加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且内酯型药物的比例增加。脂质体膜流动性对TPT脂质体的体内分布行为有较大影响,与SPC脂质体相比,HSPC脂质体在血浆及各组织中的分布明显增加,且肿瘤靶向性提高,H-Lip组的肿瘤相对摄取率(对比游离药物)为S-Lip组的2.7倍。PEG修饰提高了TPT脂质体的体内稳定性,H-PEG组内酯型药物的血浆AUC为H-Lip组的3.7倍;同时PEG修饰降低了RES对脂质体的摄取,增加了药物在肿瘤中的分布,与H-Lip组相比,H-PEG组药物在肝、脾中分布明显降低,肿瘤相对摄取率从4.1提高到5.2。5 TPT脂质体的体外细胞毒作用研究。采用MTT法研究了TPT脂质体在体外对人卵巢癌细胞株(A2780)、人结肠直肠癌细胞株(HCT-8)的细胞毒作用。结果与游离药物相比较,脂质体包封增加了TPT对A2780、HCT-8的细胞毒作用;而且与未修饰的脂质体相比较,PEG修饰的脂质体增加了TPT的细胞毒作用,抗A2780、HCT-8细胞增生时H-PEG组的IC50比H-Lip分别低5倍和9倍。6 TPT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以肝癌H22实体瘤小鼠为动物模型,对TPT脂质体的体内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体包封提高了TPT的体内抑瘤效果,与游离药物相比,S-Lip、H-Lip对H22实体瘤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抑瘤率提高;与S-Lip比较,H-Lip的抑瘤效果更加明显,但治疗期间荷瘤小鼠的体重有所减轻;与普通脂质体相比,PEG修饰后TPT脂质体的抑瘤率增加,小鼠体重变化率降低。7温度敏感聚合物的合成。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均聚物及共聚物,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LCST表征,研究其温度敏感性质。结果均聚物(PNIPAm)的LCST在32~33℃左右,在不同介质中其LCST会发生变化;与PNIPAm相比,疏水链节MA、EA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的LCST值,而亲水链节AM的加入则提高了聚合物的LCST值,且随着AM含量的增加LCST值增加;对β-CD进行改性,并合成了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MAH-β-CD的共聚物,随着共聚单体MAH-β-CD含量的增加,其共聚物的LCST也随之增加,当MAH-β-CD的摩尔比例大于2%后其LCST高于均聚物的LCST。8 Calcein温度敏感脂质体的研究。选择十八烷基丙烯酰胺(ODA)作为锚,进行了温度敏感聚合物Poly(NIPAM-co-AM-co-ODA)的合成,其LCST约为38℃,略低于Poly(NIPAM-co-AM)的LCST;制备了此聚合物修饰的Calcein温度敏感脂质体,并对其体外热敏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聚合物修饰的脂质体相比,在温度高于37℃经过聚合物的LCST时脂质体中的Calcein发生明显的释放;聚合物比例增加Calcein释放增加,在其比例达到0.1之后释放趋于饱和;而且与SPC脂质体相比,Calcein从Poly(NIPAM-co-AM-co-ODA)修饰的HSPC脂质体中的释放率较高。9 TPT温度敏感脂质体的初步研究。制备了TPT温度敏感脂质体,即Poly(NIPAM-co-AM-co-ODA)修饰的TPT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体外热敏性研究。结果表明脂质体中的TPT释放具有一定的温度依赖性,在37℃时TPT几乎不发生释放,而当温度升高到40℃左右时TPT从脂质体中快速释放,40℃时15min内释放率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