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的经络值检测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un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生物共振技术,检测分析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血瘀型与健康组心、肝、肺经经络值的变化及心肝肺经间的关系。观察祛风活血通络方(导师协定方)联合小剂量雷公藤片治疗30例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论证其是否符合中医阴阳及五行等的基本理论,经络值变化是否对临床辨证用药有指导意义,为探索中医的科学性及客观定量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方法:试验仪器为德国MORA-Super治疗仪,选择60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与血瘀型各3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按照仪器设定的EAP-PC程序对人体进行心、肝、肺经络值的检测,记录检测结果。观察30例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用祛风活血通络方联合小剂量雷公藤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一个月,记录其治疗前后的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1.血热型与健康组的心、肝、肺经的经络值对比分别是52.15vs48.80、51.93vs48.67和51.93vs48.88,血热型组心肝肺经值均高于健康组,两组间心、肝及肺经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2.血瘀型和健康组的心、肝、肺经的经络值比较48.10vs48.80、47.47vs48.67和47.48vs48.88,健康组稍高于血瘀型组,两组间心经值、肝经值比较差异均无意义(p>0.05),两组间肺经值比较P<0.05有差异性。  3.血热型和血瘀型患者的的心、肝、肺经经络值比较52.15vs48.10、51.93vs47.47和50.35vs45.58,血热型组均高于血瘀型组,两组间心经值、肝经值及肺经值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4.血热型、血瘀型和健康组每组内的心、肝、肺经值两两相关性比较,其中血瘀型组中和健康志愿者组中心与肺、肝与肺P值均<0.01,有显著相关性,血瘀组中心与肝经P值<0.05,有相关性,余P值均>0.05,无相关性。  5.祛风活血通络方联合小剂量雷公藤片治疗30例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其中痊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56.67%,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1.血热组经络值>健康组>血瘀组,符合中医阴阳对立、肺主皮毛等理论。  2.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在发病过程中各经相关性较明显,符合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3.祛风活血通络方联合小剂量雷公藤片治疗血瘀型寻常型银屑病有效,降低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安全性高。  4.生物共振技术有望为中医现代研究提供新思路、新视角。
其他文献
实验目的:观察姜黄素(Curmin, Cur)对部分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并探索其内在机制与CCL2/CCR2通路的相关性。实验方法:1.神经病理性疼痛SNI大鼠疼痛稳定性观察:雄性SD大鼠20只,基础痛阈值筛选后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SNI模型组,疼痛行为学评价:SNI大鼠术后3d、7d、 12d、18d、25d、28d、32d、39d的50%机械撤足阈值(PWT)。2.SN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以往指南称鼻后滴漏征,是呼吸科临床医师在诊疗慢性咳嗽病症中常遇见的难题。迄今在其治疗上缺乏有效手段。常用的镇咳药物往往不大理想、有效。与本病的西医
目的:  探讨电针对慢性束缚应激配合孤养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对9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和实
目的:本文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观察中药“防哮饮”早期干预治疗对哮喘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水平的变化以及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计数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哮喘的作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结合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兼心肝火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并对针、灸、药结合和针、药结合治疗同类型患者疗效作分析比较,深入探讨其治疗作用机制,以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