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保障民生、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更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本文在简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文献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使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和聚类对我国整体及19个省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及均等化水平进行描述和分析,最后使用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法对19个省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评分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因素。本文根据全国及国内19个省市的数据研究发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在2007至2011年间呈现单边增长趋势,但增长率逐年下降。2010至2012年国内19个省市的八项基本公共服务中,基本社会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的均等化水平最高,而基本住房保障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最低,三年中基本社会服务、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公共文化体育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除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外其余五项基本公共服务在三年中都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及均等化水平受人均一般预算内收入、人均转移支付金额、人均一般预算内支出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