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部分结直肠腺瘤患者来明确胆囊切除与结直肠腺瘤是否相关,并进一步分析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特点,为临床上有胆囊切除病史的患者及早发现并治疗结直肠腺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了解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临床特点为有针对性的电子结肠镜随诊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因各种消化道疾患住院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结直肠腺瘤患者160例作为病例组,患者病例资料完整。经结肠镜检查排除炎性息肉与腺瘤并存,炎性息肉存在部分腺瘤病理改变,近、远端结肠同时存在腺瘤,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直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结直肠癌,以及全身其它任何部位的恶性肿瘤,住院病历资料不完整患者。同期随机的选取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功能性肠病患者10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均为结肠镜检查显示正常的患者。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排除其它混杂因素的影响,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两组胆囊切除的患病率以及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年龄、性别、腺瘤病理分型和发生部位等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瘤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t=0.167,P=0.868;χ2=3.031,P=0.082)。2.针对影响结直肠腺瘤形成的可能因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NAFLD、高脂血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瘤组高血压病患者32例(20.00%),无高血压病患者128例(80.00%),2型糖尿病患者14例(8.75%),无2型糖尿病患者146例(91.25%),NAFLD患者30例(18.75%),无NAFLD患者130例(81.25%),高脂血症患者35例(21.86%),无高脂血症患者125例(78.13%)。对照组高血压病患者15例(13.89%),无高血压病患者93例(86.11%),2型糖尿病患者9例(8.33%),无2型糖尿病患者99例(91.67%),NAFLD患者21例(19.44%),无NAFLD患者87例(80.56%),高脂血症患者20例(18.52%),无高脂血症患者88例(81.48%)。结直肠腺瘤组和对照组在高血压病(P=0.197)、2型糖尿病(P=0.905)、NAFLD(P=0.887)、高脂血症(P=0.505)方面分别做比较,两组在上述因素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比较两组患者胆囊切除情况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瘤组胆囊切除患者64例(40.00%),无胆囊切除史患者96例(60.00%)。对照组胆囊切除患者25例(23.15%),无胆囊切除史患者83例(76.8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胆囊切除病史情况不同,有统计学意义(χ2=8.255,P=0.004<0.05,OR=2.213,95%CI区间1.280~3.827)。4.因上述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彼此相关性导致统计学结果偏差,为避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将各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胆囊切除为结直肠腺瘤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患病风险是无胆囊切除史患者的2.089倍。(OR=2.089,回归系数=0.737,P=0.005,95%CI区间1.245~3.507)。5.探讨结直肠腺瘤在胆囊切除患者中的临床特点:两组患者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年龄、腺瘤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3,P=0.166>0.05;χ2=0.195,P=0.907>0.05)。女性胆囊切除患者较男性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患病率高,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χ2=4.277,P=0.039<0.05)。远端大肠腺瘤多于近端大肠(χ2=10.276,P=0.001<0.05)。结论:1.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胆囊切除;2.女性患者与男性相比胆囊切除后结直肠腺瘤的发病率高;3.远端结直肠是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好发部位;4.胆囊切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年龄、腺瘤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5.女性患者胆囊切除后定期筛查和监测结直肠腺瘤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