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公正是社会民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一个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石。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的语言差异可能导致严重分歧进而影响审判的公平与公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日趋显赫,随之而来的各种涉外案件数量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这就使得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能碰到的诉讼语言矛盾由原本的国内不同民族间语言差异转变为了既有国内差异又同时存在国际语言交流障碍的可能。在缺乏相应机制的情况下,那些无法理解法庭所用语言的诉讼参与人将很难真正“参与”到诉讼当中。其作为诉讼参与人的正当权利显然将受到侵害,而法庭也将为此逐渐失去其应有的威信。通过国内外司法实践可知,法庭口译通常是此类情况下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文旨在通过一系列调查与研究,剖析法庭口译员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下的具体角色与定位,以期为逐步发展中的中国法庭口译体系的构建提供些许参考。作者通过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论述,其中包括:法庭口译员的工作特点、法庭口译员在中国现行法律体制下的实践定位以及以法庭译员协会形式而存在的法庭口译员集体性角色概念。作者首先通过法庭口译与普通口译要求的异同着手,指出了法庭口译员的理论定义。随后又结合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列举了中国法庭口译员所面临的几大考验,并进一步分析了在不同案件情况下法庭口译员的角色定位。作者倾向于将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的法庭译员定位于诉讼参与权保障者的角色,而将民事法律诉讼中的法庭译员定位于提供专业意见的第三方诉讼参与人。最后,作者又对法庭之外的法庭口译员角色进行了探讨,列出了作为法庭口译员集体的法庭口译协会的相关职能并点出了中国现行体制下该方面的两大问题,即证书授权模式的不完善与协会间交流阻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