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外合资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合资企业的全盛时期(1993年—1998年),合资企业约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15%。 然而,合资企业终究只是跨国公司进行战略扩张的一种中间工具,它具有内生的结构不稳定性。从整体上看,在合资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一家接一家合资企业的终结。统计资料表明,接近50%的合资企业在七年内已经终结。合资企业的终结有三种方式:自行解散、被合资一方购买、被第三者购买。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的抽样调查表明,78%的合资企业被合资一方购买,17%以自行解散终结,另有5%的合资企业被第三者购买。 合资企业的终结与市场份额的重新分配是直接相关的,因为合资一方对合资企业的购买本质上意味着对对方原有市场份额的占有。结合我国目前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情况,我们不能不感受到合资企业稳定性问题是经济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在中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合资企业稳定性问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目的在于寻求合资企业稳定性以及不稳定性的含义和衡量标准,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合资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后面的具体分析打下了基础。 本文第二章试图对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从理论上做出解释。我们的理论解释是从建立一个合资企业内所有权安排的模型(模型Ⅰ)开始,具体分析分为三个阶段:模型Ⅱ解释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直接投资时选择合资企业的原因,即合资企业的产生,我们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当跨国公司需要东道国企业的互补型要素投入,而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督时,合资企业将是最有效的途径。模型Ⅲ解释了合资企业内生的结构不稳定性,首先合资企业结构不稳定性的根源来自于合资双方不断的互相学习、互相了解,其次分析了结构不稳定性的危机传递机制,最后,简要分析了结构不稳定性中的累积效应。模型Ⅳ解释了合资企业的终结,我们通过证明,推导出合资企业的结构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合资企业的终结,并探讨了合中外合资企业的稳定性问题研究资一方收购合资企业的四个动因。 在模型分析之后,文章的第三章分析了中外合资企业不稳定性的具体表现。中外合资企业的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不稳定、组织结构不稳定和价值观念不稳定。通过对唐山巴高克锅炉有限公司合资失败的案例分析,分析了这三方面的矛盾在合资企业具体运行中的表现。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跨国公司具有最后收购合资企业的强烈偏好,中国企业在引进外资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合资只是一种手段,而并不是终极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通过合资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面对危机,中方合资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战略取向,在文章的第四章,深入探讨了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时最优的技术引进模式和技术扩散机制。我们认为,联合设计才能有效的保证中方对先进技术的学习以及中方将来研究开发的自主;在技术扩散方面,在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建立起一种长期性交易关系才能保证整个技术转让和技术扩散得以最完整、最彻底的完成,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 最后,本文就政府的作用作了分析,认为,目前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是不对称、不平等的,同时,政府(包括行业协会)有必要做出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