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者从教十五年,在寄宿制高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高中生群体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成长阶段,其身心发育趋向于完成向成人的转变,但同时又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在寄宿制学校里教师作为最主要的成人群体,长时间地和学生相处,跟他们接触密切,自然而然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在对学生独立性要求相对较高的寄宿制学校环境里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梳理相关文献发现,以往的研究对师生关系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还是比较多,集中于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这几个群体,但专门针对寄宿制学校高中生的研究很少。所以本研究试图着眼于寄宿制学校的高中生群体,对其师生关系,学业求助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者经过文献阅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选择了张磊编制的师生关系量表和李晓东等人编制的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寄宿制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初步了解了寄宿制高中生师生关系,学业求助行为的特点,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来研究不同性别、年级、成绩组的学生分别在两个量表中不同维度上存在的差异,再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了高中寄宿制师生关系对学生采取的学业求助行为的预测作用。有关研究发现如下:(1)寄宿制高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积极的师生关系。(2)寄宿制高中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年级差异非常明显,不同成绩组的差异不明显。(3)寄宿制高中学生更多地倾向于采取适应性求助行为,相对较少地采取非适应性求助行为。在选择求助对象时,更倾向于选择同学为求助对象。(4)寄宿制高中学生求助行为的性别差异显著体现在工具性求助-同学维度上,年级差异体现在工具性求助-老师维度上,不同成绩组的差异显著体现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两个维度上。(5)寄宿制高中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学业求助行为显著相关。师生关系的各维度能显著预测学业求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