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完整的人——教学活动的哲学人类学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是最复杂的、充满人性的人类实践活动。符合人类本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完整的人。于是,教学活动为什么要符合人类本性、什么是符合人类本性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需要符合什么样的人类本性、现实的教学活动怎样才能符合人类本性等就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哲学人类学为指导,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元研究、比较研究和田野研究等方法,对符合人类本性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在我国,教学活动受到理性和功利性的过度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降格为一种物化的活动,侵蚀和遮蔽师生的人类本性,肢解和扭曲原本愉快的教学生活。人类学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关注教学活动,其中哲学人类学更是以追寻“完整的人”为宗旨。这与教学活动一直致力于培养“完人”、“全面发展的人”有最为深刻的契合。因此,借鉴人类学、尤其是哲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审视教学活动,促进人的完整性生成,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剖析。本部分剖析了教学、教学活动、人类本性和完整的人等相关概念。教学活动是教学主体在自我构建的教学时空中,采取特定的教学活动方式,以文化的传承和创生为中介,通过精神性交往促进入完整性生成的人化活动。人类本性是处于由动物性和文化性两个点所构成的连线之间某一点上的特性——以社会存在为取向的“天人合一”的本性,其发展趋势是从人类起源之处的动物性开始,逐渐迈向纯粹的文化性。完整的人是以自由性存在为条件、以创造性存在为途径、以意义性存在为动力,是自然性存在、社会性存在和文化性存在的统一体。   第三部分教学活动的历史特性及其检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人类学思想关于人的形象的历史进化观,教学活动的历史特性主要表现为:自然性、神性、理性、感性和功利性。在人的“神圣形象”时代,自然性使教学活动倾向于遵从人的自然性及模仿效法自然,虽然顺应和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但是没有把人类从自然界真正提升出来。神性使教学活动以人格化的神为标准塑造人,将人类教学的逻辑起点由自然界转向人类自身,不过导致教学活动为了靠近完美无瑕的神而不堪重负。在人的“非神圣形象”时代,理性使教学活动摆脱了神性对人性的压抑,按照某种逻辑展开而变得非常规范、有章可循和可操作性强。但是,教学过程可能成为一种类似机器程序的科学过程,把人作为理性的、工具性的物进行操作。感性使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获得鲜活的经验,将经验知识与学生的生命相联结,不过可能使学生难于建立自己的完整的知识系统,并因此可能陷入纯粹的兴趣主义。功利性使教学活动日益关注学生的生存,但当被功利主义深度捆绑之后,教学活动被扭曲为一种为私利服务的工具。不可否认,教学活动的历史特性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人的异化。因此,在即将来临的人的“类形象”时代,教育必须扬弃以往教学活动对人的发展的异化,深刻地审视当前充满理性和功利性的教学活动,使未来的教学活动真正地基于人类本性,实现人的完整性生成,向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渐次迈进。   第四部分教学活动发生的哲学人类学考察。第一,教学活动的起点是人类的生存。人类求得生存的需要为教学活动的发生创造基本条件:一是形成了以想象能力和抽象能力为核心的基本思维能力,并创造了反映基本思维能力的语言;二是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成为人类存在的必要前提,也成为教学活动的特殊使命。第二,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人的生成。人类的“肉体-工具”物质结构使任何具体的个人都是动物性和文化性相互统一的存在。因此,人在动物性上的未完善性规定着教学活动的可能性目的,而人的文化性规定着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目的,这实现人的生成在可能性和必要性上的有机结合。第三,教学活动的首要规律是遵循人类本性。教学活动可以祛除人类的动物性,赋予人类以文化性。但是,教学活动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人性悖论。教学活动以人类的文化性为取向,致力于规范和改造人类的动物性,培养文明程度更高的入。不过,为了保证人类的文化性的发展动力,教学活动在功能上主要是反过来满足人类的动物性。这使教学活动在目的和功能上发生分离和错位,不能完全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   第五部分教学活动的人化表征。在即将到来的类本位时代,教学活动逐渐完整而深刻地呈现人类本性。教学目的是培养符合人类本性的完整的人。教学主体是具有内在本性同一的总体类主体,也是自我建构和自我设计的个体类主体。教学内容是人类文化和人自身的内在主体自然之间的中介,辩证地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连接起来。教学时空是在特定的自然时空中,师生以信息和情感为介质共同构建的社会时空。教学方式反映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生命存在方式,是师生基于对教学存在的观念性反映,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性交往生活方式。   第六部分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理论逻辑。教学活动的人性悖论使教学活动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难题:人类完善的可能性与人类变化的困难性之间的矛盾,这直接表现为培育“完整的人”的教学理想与低效地改变人类本性的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教学活动通常以文化活动的名义直接服务于人的动物性,使自身蜕化为类似于动物的生存活动,按照物性的标准片面地生成人。于是,人化回归就成为教学活动的必然选择。对待教学活动的人性悖论的正确思路是:承认它的存在合理性,合理地运用它,将教学活动生成人的方式由物化回归人化,使现实的教学活动远离理性和功利性的过度影响,让教学活动更加符合人类本性,更为有效地实现人的完整性生成。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前提条件是:回到教学活动自身的目的使得师生有意义参与教学活动,给以自由使得师生有条件参与教学活动,高定位的自我定义使得师生有能力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基本原则是:教学观念从仿生到靠生再到改生,教学目的从任务到育人,教学内容从知识点到知识结构,教的方式从技术到艺术,学的方式从模仿到创造。   第七部分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现实路向。教学活动人化回归需要“以学立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发展。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现实路向是:教学价值的本体性取向、教学目标的主体性生成、教学内容的完整性选择和结构化组织、教学方法的综合选用、教学手段的人性化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后个别化构建、教学管理的自组织化以及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本研究的创新表现在:一、研究视角新。首次利用哲学人类学的理论及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将对教学活动的研究提升到类存在的高度。二、研究内容新。从类存在的高度,系统地梳理教学活动的历史特性并作出合理检视,构建符合人类本性的教学理论体系,提出教学活动人化回归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向。三、主要观点新。教学活动是一种人化活动;教学活动可以祛除人类的动物性,赋予人类以文化性;符合人类本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合理运用教学活动的人性悖论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的人化回归。
其他文献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兴起,近几年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也为中学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闸北区苏河湾地区,东临山西北路,西至福建北路,北面规划有新泰路,南侧紧邻两栋高层公寓.该区域曾是上海繁盛工业时代的引擎,如今正历经前所未有的改造.原有
期刊
将文献 [1 ]提出的频闪法推广到多自由系统 ,用该方法求出了多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的近似解 The stroboscopic method proposed in [1] is generalized to a multi-free syst
加强对学生初中英语教育已是势在必行,因为英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所以只有一步一步的将初中英语基础知识打好,才能够盖出“高楼大厦”.教师在初中英语兴趣教学中,要为学
云中俯瞰,ZODIAC-ALL INN“凹空间”坐落于北京的东南角,一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式联栋厂房里.北临中国传媒大学,西邻中国油画院,东近珍贝奥特莱斯商业中心,南环1 km2森林
期刊
以五阳煤矿7518综放工作面开切眼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为例,介绍了桁架锚索的技术特点及施工工艺,说明了桁架锚索对复杂、困难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所起的补强作用,为大断面综放工作
2012年7月26日,由山西汾渭能源咨询有限公司和中国煤炭资源网承办的“2012年中国炼焦煤产业链与市场峰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山西汾渭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毅军在致辞中表
假设证券价格变动满足一般意义下的泛函随机微分方程,给出了依据证券交易价格对欧式未定权益定价及相应套期保值策略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了液体量、装药量、液体性质等对液体抛撒初期最大速度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爆炸抛撒的最大速度和装药量、装药直径以及液体比重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为了明确安徽淮北地区主栽大豆品种生育期组的划分,方便大豆不同地区之间的引种,于2012、2013年以13份北美大豆标准品种MG(maturity group)Ⅱ-MGⅤ生育期组为参照,通过2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