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液—固界面作用的微可压缩流体的渗流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czy23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渗透多孔介质中流体的流动具有非线性渗流特征,对其流动规律的描述通常是在渗流规律实验和参数拟合的基础上,建立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其结果未能揭示非线性渗流的机理和物理本质,一直缺乏从基础理论出发的分析结果。本文从流体力学角度分析其根本原因,通过实验分析、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液固界面作用的微可压缩流体的渗流理论模型,为研究多孔介质的非线性渗流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论文首先从微圆管流动实验入手,研究流体在微尺度下的非线性流动。通过对微流动非线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非线性流动特征明显,出现了启动压力梯度现象。从液固界面作用的角度出发,改变了微圆管壁面的亲疏水性,发现流体在相同管径下的微圆管中流速得以提高,流动阻力得以降低,体现了液固界面作用力对流体在微圆管内流动的重要影响。综合应用流体力学、渗流力学、现代数学、现代非线性力学等理论分析方法,考虑长程固液静电力和范德华力及流体微可压缩性的影响,建立了流体非线性运动方程组,引入涡函数和流函数,利用正则摄动法求得速度和压力分布的近似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界面力和微可压缩性条件下流体非线性特征和微尺度效应明显,且与微管实验规律一致。从流体的微可压缩性和液固界面作用力的角度揭示了产生非线性流动的原因。以微管单相流动数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考虑液固界面作用及流体微可压缩性的两相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利用微管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建立了反映多孔介质流动特征的毛管束模型,对比分析了流体的微可压缩性和液固界面作用力对进出口端定压、进口定流量出口定压力两种情况下水驱油规律的影响。采用水驱油动态网络模型,模拟了考虑液固界面作用的微可压缩流体在网络模型中的流动,分析了流体的微可压缩性、液固界面作用力、平均喉道尺度和驱动压力对剩余油分布类型及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可压缩性和液固界面作用对剩余油比例影响较大,以簇状剩余油为主;平均喉道半径越小,剩余油比例越高,以簇状剩余油为主;当喉道半径变大,压力梯度变大,剩余油较少时,膜状剩余油最难驱替。结果显示簇状剩余油和膜状剩余油的形成受液固界面力的影响最大,为挖潜剩余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管道作为一种物料输送、能量交换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石油、石化等行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管道数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的检测工作量急剧增加,如何实现管道的快速检测是无损检
目的探讨补心气口服液联合血府逐瘀软胶囊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11月,住院部收治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共计70例作为入院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
目的:探讨吡多胺(pyridoxamine,PM)对早期糖基化产物(Amadori产物)生成的干预作用.方法:在δ-葡萄糖酸内酯(δ-Glu)和血标本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M(10,25,50,100mmol·L
研究了热浸渗铝工艺参数及铝液中添加合金元素对渗铝钢渗铝层孔隙及裂纹的影响,并对不同孔隙的渗铝层进行了SO2气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裂纹随扩散工艺条件的改变,变化不明显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应用紫杉醇脂质体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8例胃癌根治术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术后应用PF方案化疗;试验组在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其中一项明显的特征是,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细分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涵盖多个行业的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集团等,伴
目的:探讨耳鼻喉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疾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耳鼻喉科2010~2014年间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疾病特征,统计患者SDS、SAS评分情况探讨患者临床心
本文重点阐述了人性化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体会,对如何交流沟通,如何全程关怀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大家能对此问题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在《铸剑》中,"红"与"黑"作为两种能被明显感知到的色调,始终贯穿于小说中,它们不仅构成了小说奇诡而瑰丽的美学风格,也包含了鲁迅深邃的复仇思想;而从叙述语调来看,"红"与"黑"又正好
目的:观察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围手术期脑血管并发症,并探讨其相关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65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