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一体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长期以来,形成了“先进城市、落后农村”,“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结构局面,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二元结构,加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是经济高度发展今天的一种必然趋势。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市已经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经过十多年努力,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21世纪初是上海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正向8000美元发展,这也是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刻。但是,近年来,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出现了减缓的趋势,主要可能是我们对城乡一体化的理解、所处的阶段、应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等方面不够准确。为了正确理解城乡一体化的含义与发展规律、目前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的特征与所处的阶段以及进一步明确未来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本文首先在对城乡一体化理论进行追踪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理解,本文比较认同中国科学院在中国国情第三号报告“城市与乡村——中国城乡矛盾与协调发展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即:城乡一体化是处理城乡发展和关系的一种指导思想或战略,“是改变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的做法以及重城轻乡的倾向,按城乡通开、城乡结合的原则,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系统,建立新型城乡协调关系。目的在于改善城乡功能和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协调城乡利益结构和利益再分配,从而加快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削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城乡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的配置,形成城乡职能与空间一体化。其次,在借鉴国內外城乡一体化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上海市情,对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应用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了推进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五点战略对策。 研究表明,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上海郊区无论城乡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还是郊区城镇的基础设施与乡镇工业都有明显的提高与发展,本文应用日本学者山田浩之等对城市化阶段划分的方法对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上海虽然局部区域已经基本具备加速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物质条件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具备了向高层次城乡一体化迈进的条件,但总体上仍处于城乡一体化的初级阶段,如果能妥善解决好目前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上海城乡一体化便可顺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障碍、集体经济产权不明、农民土地的收益分配无保障、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城镇布点分散与农村产业集聚效应弱化、郊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资源与环境保护突出、外来务农人员管理混乱、开放经济中的城乡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冲突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进程。要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化发展方向。本文认为,上海要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主要应加强以下五方面战略措施,即:调整空间结构、优化郊区发展环境,形成中心城与郊区相互交融的格局;以经济一体化发展思路,促进郊区经济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高;统筹城乡社会发展,保证城乡人民享受同等社会福利与保障;加强人口疏导和管理,建立城市、农村、外来相互融合的人口一体化局;加快城乡生态一体化建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统一。关键词:二元结构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战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