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农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机制在配置农村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效率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是,受制于我国农村经济活动小规模、分散性的影响,相对于市场经济活动大规模、生产集中的发达国家,我国农村生产要素和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民工荒”和“民工缺”、“买难”和“卖难”问题交替出现,严重降低了农村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和农产品流通效率,农村市场风险不断扩大。借助何种路径降低农村市场交易费用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议题,前期研究表明,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业是一种可行的制度选择。从事居间、行纪或者代理获得一定佣金的农村经纪业,通过整合不同农业生产活动的交易环节,降低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对促成农村商品交易,优化农业经济活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农村经纪业研究,成为农业经济研究领域的新问题。在归纳汇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交易资产的专用性、交易信息的不确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厘清了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根源。并从历史视角归纳和梳理了我国农村经纪业的演进轨迹和阶段性特征,从现实视角剖析了我国农村经纪业发展的态势和组织结构特征,结合经纪交易行为的理论阐述和案例描述,指出农村市场经济,降低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整合交易环节、降低农村商品交易频率,必需的专用性经纪资产投资,是农村经纪业产生发展的条件,结合中国农村经纪业现实的经纪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明确了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对策。全文分为六个部分,共7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框架和基本概念范畴(包括第1章和第2章)。主要概述了农村经纪业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从农村经纪业的概念内涵、主体分类及各自行为特征等方面,概述农村经纪业的基本情况和所需要的基础理论,解决本文写作所需要的基本工具问题。第二部分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第3章)。根据农村经纪业内涵和交易特征,分别从资产专用性、信息不确定、交易频率三个独特的交易行为属性的角度,阐释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的理论根源。首先针对农村经纪交易种类繁多,交易范围大,发展缓慢,从交易特性第一个影响因素:交易费用专用性资产的角度,研究得出:专用性经纪资产投资越大,农村经纪业发展越好。随后,从交易特性第二个影响因素:信息不确定性入手,分析得出农村经纪业作为职业性和组织公正性很强的第三方专门组织,是农村商品间接交易的市场需求,四大类经纪人的产生发展是最好的验证。第三,从交易特性第三个影响因素:交易频率入手,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在整个生产流通中的每一个交易环节的交易成本,发现农村经纪业的中介服务能够整合交易环节、降低农村商品的交易频率,引致规模效益和范围经济,由此作为一种诱致性制度安排得以产生和发展。本章是文章的核心和重点所在。第三部分我国农村经纪业产生与发展脉络的归纳与梳理:历史视角(第4章)。通过研究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村社会分工、农产品商品化及农村经纪业的发展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中国农村经纪业的历史演变轨迹,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率的提高、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专业化分工的越来越细,是农村经纪业形成和快速发展的必须前提。第四部分我国农村经纪业发展态势、组织结构特征的揭示与描述:现实视角(第5章)。主要分析了农村经纪业主体以及产业环境内不同主体的竞争行为特征和市场需求,研究表明:我国农村经纪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广大,总体处于发展阶段。第五部分农村经纪业主体行为特征的揭示与描述:产业视角。从产业角度,揭示我国农村经纪业是在经纪需求双方的支持下、由下到上产生和发展的,在现阶段的市场行为,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更多表现出市场定价、并购和促销行为上。因为经纪人间的冲突与对抗,而协调的市场行为很少见,未能出现大规模的专业市场行为特征,发展中的中国农村经纪业处于由进入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第7章)。根据前面的研究结论,指明了我国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对策。农村经纪业能否顺利进入成熟阶段,实现产业发展质的飞跃,除了政府扶持,还需要从行业规范和政府管制的角度,对产业内部加强自身管理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