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国难事件。这一重大历史事变在当时的国内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文坛涌现了一批直接表现该事变及其引发的中国抗战现实的文学作品,从而形成了以反映“七七事变”为主要内容的“七七国难文学”。本文从散文、诗歌、戏剧、小说四种文体出发,拟用四章的篇幅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
“七七事变”之后,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百年国难屈辱,在此刻全部迸发出来,作家们背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感,表现悲壮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他们创作的重心,展示全民族在抗日救亡中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等成为他们创作的共同趋向。同时,由于战争形势瞬息万变,作家们既没有从容的创作心情,也没有宽松的写作环境,所以长篇巨制的作品在很长时间内难觅踪影,短小精悍的诗歌,通俗易懂的报告文学成为他们的首选,以街头独幕剧为代表的戏剧创作也是层出不穷,而新文学的主力小说却在此时陷入了“沉寂”。总的来说,“七七国难文学”用最简单的语言,最朴实的形式,围绕“抗日救亡”这一爱国主题,唱响了悲壮激昂的英雄主义组曲。
“七七国难文学”的研究首先要面对资料搜集上的困难。战争年代,纸价飞涨致使作品印数较少,纸质差不利于保存,导致资料要么大量遗失,要么散布于全国各地,给作品的收集带来了众多的不便。经过多方努力,通过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著名图书馆和“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CADAL)等网络资源,最终基本完成了原始资料的整理。
国难文学研究属于比较文学中的涉外文学范畴,本课题运用超文学研究的方法,从文学与战争的关系角度出发,努力揭示“七七事变”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冲击,以及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捍卫祖国领土的英勇壮举。迄今为止,并没有专门研究“七七国难文学”的文章和专著出现,该研究对于不仅填补了现代国难文学研究的空白,还为抗战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