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的腾飞起到助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等问题:水泥的大量使用造成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废弃混凝土资源转化率低,大面积堆放造成了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恶性影响。而另一方面,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矿渣整体利用率有限;天然砂石的过度开采导致石材、河砂等不可再生资源出现短缺。地聚物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以上问题的解决,可在性能上也各有其局限性。两种材料的结合有着一定理论可行性,但目前针对此种新型材料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低浓度碱激发剂的使用和再生细骨料的引入方面都有着较大研究空间。本文以矿渣替代水泥为胶凝材料,以再生粗、细骨料取代天然骨料,研究不同碱激发剂浓度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碱激发矿渣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质,具体如下:(1)考察了碱激发矿渣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测定了混凝土坍落度以衡量此种材料的工作性能;对比了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各组混凝土与无再生骨料掺入组的密度和吸水率的差别,分析了此种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测定了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以综合分析此种材料的微观构造。(2)研究了不同变量对碱激发矿渣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对比了碱激发剂浓度分别为0、0.5%、1%、3%时混凝土不同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对比了不同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研究了3%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和再生粗、细骨料取代率变化的发展规律;测定了此种混凝土28天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并综合各项强度值进行了对比。(3)研究了碱激发矿渣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能、抗碳化性能、抗硫酸侵蚀性能等三项耐久性能。测定了碱激发剂浓度分别为0.5%、3%试验组的混凝土的收缩值,评估了加入再生骨料后的混凝土收缩性能;开展了碱激发剂浓度分别为0.5%、3%试验组的抗碳化试验,研究了碱激发剂浓度与再生骨料取代率对于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观察了此种材料受硫酸侵蚀后的外观样貌变化,测定了质量变化率,考察了混凝土的抗硫酸侵蚀性能。对此种材料在不同应用环境下的表现进行了评估与规律总结,为日后的具体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4)分析了碱激发矿渣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发现了内部结构中的双重过渡区域(Double ITZs),对比了地聚物混凝土与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微观样貌差别。利用能谱分析了不同微观区域的成分。从微观层面解释了材料的宏观性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