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丰富,原产于我国的百合属植物约55种,对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以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为实验试材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主要采集于长江中游地区的10个不同野生百合种共253个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希望能对该地区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和资源保护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百合SSR检测程序的建立建立了一套符合要求的基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技术的百合属植物SSR检测程序,同时优化得到了最合适的SSR-PCR体系。研究结果显示:SSR扩增对DNA模版质量要求不高;降落PCR程序并没有明显优于普通PCR程序的扩增效果;上样量在2.5μL/孔到4μL/孔之间时条带均清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效果比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效果更好。得到SSR-PCR最优体系:Mg2+3.0mmol.L-1、模版DNA100ng、Taq酶1.0U.ul-1、dNTP0.2mmol.L-1、加纯水补足至20ul。2.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6对SSR引物,共检测到42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7个,多态带百分率为100%。10个百合种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是:野百合>龙牙百合>渥丹>卷丹>川百合>宜昌百合>湖北百合>东北百合>南川百合>药百合。10个百合种的观察杂合度Ho波动较大,平均值为0.4877,杂合度较高,种间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仅渥丹种群杂合度过剩。总体上来看,基因型非常丰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小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基因流Nm小于1,长江中游地区百合种遗传分化严重。聚类分析显示10个百合种被分为三大类群,湖北百合、南川百合以及药百合为第一大类群;卷丹、渥丹为第二大类群;剩下5个百合种聚成第三大类群。3.野百合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野百合5个居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是3.7667、2.7758、1.0607。5个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WS>SNJ>BD>ZG>YC。野百合杂合度较低,居群杂合度缺失。91个野百合个体中发现了82种基因型,基因型很丰富。基因型多样性指数k在0.8000到0.9630之间变化,SNJ居群最高。野百合居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居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聚类分析显示5个野百合居群被分为2大类,居群YC单独聚成一支;剩下的4个居群聚成一支。4.宜昌百合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宜昌百合4个居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e、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分别是2.7084、1.7699、0.6489,4个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DSN>BJP>CBD>AJP。宜昌百合居群的观察杂合度较低,居群CBD杂合度最高,宜昌百合种群杂合度缺失。44个宜昌百合个体中发现了40种基因型,基因型丰富。基因型多样性指数k在0.8000到1.0000之间变化,居群CBD和居群DSN最高,居群AJP最低。宜昌百合居群内的遗传变异程度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1.1116,居群之间存在基因交流。聚类分析显示4个宜昌百合居群明显的被分为2大类,居群DSN单独聚成一支;居群AJP与居群BJP遗传距离最小,聚成一小支后与居群CBD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