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由于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医疗保障制度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机制,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医疗保障费用支出持续高速上升。劳动者的医疗保障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财政的重要负担。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成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迫切的改革要求不相符的是,我国经济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很滞后。本文的目的是简单介绍国外健康经济学的产生和现状,并对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一个回顾与评论。健康经济学是伴随着人们对福利国家的反思而产生的。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包括医疗保障制度。随着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行,各国的医疗保健支出持续高速上涨。在50年代末,人们逐渐认识到我们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投入不能只考虑技术因素,还应考虑经济上的可行性。从60年代开始,许多经济学家投身于医疗保障领域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著作,健康经济学逐步形成。 医疗保健服务与普通的商品或服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往往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病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病人通常更关心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而非数量。同时,因为医生在知识和信息上的优势,他们比病人更了解病人的病情。这样,在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产生了与普通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一个重要区别:医生决定病人所需要的医疗保健服务的种类和数量。于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医生就有可能提供过量的非必须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是造成各国医疗保障支出急剧上升的根本原因。 现代国家普遍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商业性的、社区(互助)性的和政府提供的医疗保险。不论是何种性质的保险,都会降低投保者所面临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价格,全额保险会使得价格为零。于是在医疗保险领域,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是病人不会在医疗保健服务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处停止消费。在全额保险下,他们直到医疗保健服务的边际收益等于零时才停止消费,这就是医疗保险领域的道德风险。医疗保险领域还存在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富人往往比穷人更重视医疗保健,也就是说对于富人而言,医疗保健服务的边际收益更大,因此富人通常消费比穷人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这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但是它与人们的公平观念冲突。 为了解决医疗保障支出急剧上升的问题,各国发明了多种办法,其中以美国的准市场制和英国的普遍保险制为典型。准市场制是指医生与病人之间直接交易,病人直接向医生支付医疗保健费用。普遍保险制度的特点在于医疗保健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公共支出,并且公共部门拥有和控制医疗保健服务的生产。目前在医疗保障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这两种制度在趋于融合。美国现在比较盛行的HMOS(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制度在是一科,比较典型的预付制。英国也在做一些市场化改革。 我们认为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根本问题与世界各国是一样的。根据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经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异常艰巨。主要在于医疗保健市场涉及的利益集团太多,技术性强等原因,使得价格机制很难充分发挥有效调节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今后的重点应该集中于对供给方的有效制约上,即在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有效制约和合理监督,以期提高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中资源的使用和分配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