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黄素是从药用植物姜黄、郁金、莪术等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天然活性多酚类物质,近年研究显示,姜黄素及其衍生物除了可以作为天然黄色素,在医药上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但姜黄素由于其水溶性差,体内代谢快,在小肠中的吸收率低,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不高。本文拟通过在姜黄素苯环上的两个酚羟基上连入丁二酸单甲酯基团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丁二酸姜黄素酯类化合物,以期提高其水溶性、化学稳定性及生理活性。而后,用纳米乳液药物传递系统来搭载丁二酸姜黄素酯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并研究不同的食品基质结构含量对其生物可接受度的影响。1、丁二酸姜黄素酯的化学合成及分离纯化根据姜黄素累分子中有对称的两个酚羟基基团,利用组合化学的方法,以混合的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为原料,在DMAP的催化下与丁二酸单甲酯酰氯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丁二酸姜黄素酯、丁二酸脱甲氧基姜黄素酯和丁二酸双脱甲氧基姜黄素酯。用薄层色谱、柱层析、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核磁共振碳谱及氢谱鉴定,证实为目标化合物。2、丁二酸姜黄素酯的抗肿瘤活性评价及细胞内抗氧化活性评价用MTT法评价原料姜黄素及合成的丁二酸姜黄素酯、丁二酸脱甲氧基姜黄素酯和丁二酸双脱甲氧基姜黄素酯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丁二酸姜黄素酯拥有明显优于原料姜黄素的抑制肿瘤增殖效果,其IC50=57.0μmol/L,明显优于原料姜黄素(IC50=116.7μmol/L),而丁二酸脱甲氧基姜黄素酯及丁二酸双脱甲氧基姜黄素酯的抑制肿瘤增殖效果较差,IC50分别为121.8μmol/L和139.8μmol/L,对姜黄素进行结构修饰有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用细胞内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原料姜黄素及合成的丁二酸姜黄素酯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丁二酸姜黄素酯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活性,且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其CAA50=0.39 mg/mL,与原料姜黄素相比抗氧化活性降低。3、纳米乳液的制备及表征用自微乳法制备了一系列含不同食品基质的乳液乳液,在其水相中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矿物质(氯化钙)、碳水化合物(淀粉)和蛋白质(酪蛋白酸钠),模拟食品基质环境,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所得的纳米乳液是水包油型乳液,稳定性良好。乳液的电导率、粒径及Zeta电位受环境中离子浓度的影响明显,离子浓度为0 mmol/L时粒径最小,稳定性最高;乳液的电导率及Zeta电位几乎不受淀粉含量的影响,粒径在淀粉含量为0.6 g/L时达到最小;乳液的电导率不受酪蛋白酸钠含量的影响,粒径在酪蛋白酸钠含量为0.4 g/L时达到最小,过量则酪蛋白酸钠开始发生聚集。4、丁二酸姜黄素酯纳米乳液生物可接受度测定利用体外胃肠道模型测定丁二酸姜黄素酯纳米乳液的生物可接受度,结果表明,不同的食品基质会对药物的生物可接受度产生不同的影响。中等浓度的Ca2+(离子浓度为20 mmol/L)有利于提高丁二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可接受度;淀粉主要通过影响乳液粒径来调节丁二酸姜黄素酯的生物可接受度,在淀粉含量为0.6 g/L时效果最佳;在酪蛋白酸钠含量为0.4 g/L时生物可接受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