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微生物特殊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和机体防御机制,其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是筛选和发现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的天然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红树林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于生境特殊,其组织中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及代谢产物也较为丰富,已成为近年来寻找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焦点之一。
本论文于2007年3月,在福建省九龙江口浮宫镇草埔头红树林区采样,从木榄和海莲两种红树植物的新鲜叶片、枯叶、枯枝中分离出真菌202株,并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了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在202份受测菌株发酵提取物样品中,有47份样品具有一种以上生物学活性,其中19份样品对一种以上指示菌显示出抗菌活性,占样品总量的9.4%;22份样品具有抗氧化活性,占样品总量的10.9%;23份样品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样品总量的11.4%。
对68株真菌进行初步的分类。ITS rDNA的分析结果表明,68株菌分布于10个属中,优势菌属为拟茎点霉属(35.3%)、Diaporthe sp.(14.7%)、青霉(8.8%)。与分离自枯萎组织的腐生真菌相比,分离于新鲜组织的内生真菌分类地位更为广泛,显示了红树真菌的种类与植物组织状态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eacetylmycoepoxydiene)是红树植物内生真菌818菌株(Phomopsis sp.818)的代谢产物,是一种骨架独特的环氧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细胞毒作用,但产量很低。本论文经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响应面优化实验,提高了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固体培养的产量,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25.56 g/L、甘露醇12 g/L、马铃薯231.82 g/L。经验证,在该条件下,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产量达到108.9 mg/L,比优化前高2倍。
质量标准的制订与稳定性研究是新药开发及药品质量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具有进一步开发成抗肿瘤新药的潜力,而目前尚无相应的质量标准及稳定性方面的系统研究。本论文依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相应的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稳定性的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热失重等技术,初步制定了质量标准。
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物化性质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光(5000Lx)、热(60℃)、湿(RH9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提示可以在密闭常温条件下贮存。本研究为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