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纺织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是中国工业化的先行行业,是民生行业,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为中国纺织业的起飞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崛起为世界纺织大国。然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的纺织企业受到重创。面临严峻困境,研究中国纺织业振兴和实现世界纺织强国蓝图所面临的威胁、潜在的隐患、应弘扬的优势、要把握的机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现代计量统计方法,对近十年各省区纺织业集聚程度、规模水平、技术效率、行业分布、行业结构、各省区及不同企业的综合实力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运用纺织行业2位数据,将行业绝对份额、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熵等指标进行组合,判明了9年以来纺织业综合优势最强的省区以及变化状况。
运用2002年、2007年纺织行业4位数据,将行业绝对份额、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熵等指标进行组合,判明各省区纺织业小类的综合优势,发现5年来从事全部小类的省区在增加,通过建立健全更多的小类,扩大行业规模,促进行业发展。同时显示,从事小类齐全的省区多为纺织业优势省区。2002年至2007年主要省区拥有的优势小类数量具有下降趋势,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中优势小类的变化趋势显示,纺织业次为外商港澳台资企业,其拥有的优势小类位居第二。国有、集体企业优势小类仅有1个,股份合作企业在纺织业中没有得到发展。
运用纺织行业2—4位数据测算各省区2002年—2007年的同构系数,研究表明:2002年纺织实力较强的省区间,同构系数均比较低,但2007年,排在前13位的纺织强省其同构系数大幅提高。2007年,在纺织小类中,同构系数大于0.9即严重趋同的省区主要有:江苏与浙江、江苏与山东、江苏与河北、江苏与河南、江苏与辽宁、江苏与安徽、江苏与福建、江苏与天津、江苏与湖南、江苏与湖北、江苏与吉林、江苏与陕西、江苏与新疆、江苏与山西。总体看,大范围的、全局性的纺织行业结构趋同现象已经出现,且有加剧趋势。产业集聚形成的地区纺织业结构趋同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省区间形成纺织业的水平分工,属于合意的结构趋同,但非合意的结构趋同,则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各省区纺织业的技术效率以及变化趋势。1999—2007年,全国纺织业平均的技术效率水平明显提高,由0.321932449提高到0.64470167。但总体看,全国纺织业平均技术效率水平依然较低,平均只有0.64470167。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以来纺织业技术效率较高的省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有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技术效率较高的省区大多经济总量较高,纺织企业数量较多,存在较多产业集群,纺织行业上下游分类齐全。各省区平均技术效率变化存在明显差距,不同经济形式的企业其技术效率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私营企业、外商港澳台企业技术效率提高较快,与本文检验有关的因素是其企业数量的增加。
国有企业技术效率一直最低,经济体制改革,使纺织行业中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减少,这是影响其技术效率的因为之一。
检验显示,估计模型中技术效率较高的省区绝大多数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地区经济水平直接影响地区纺织业技术效率,二者呈同向变化趋势。
技术效率水平最高省区的绝对优势有减弱迹象,纺织行业由区域集聚转为扩散初见端倪,纺织行业整体布局调整的契机已到来。
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