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时期。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强了国民的改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对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带来极大冲击,这种价值取向的演变也折射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当中。当今的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并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伴随着物质文化的繁荣,当代大学生却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淡漠等问题,如考试舞弊,助学贷款逾期不还,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权利不理义务,只讲个人而不顾集体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但从学校教育角度看,它们却凸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高等学校能否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人才,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和在二十一世纪竞争中能否取胜。道德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以及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以实践为指向,以改进和创新道德教育为动力,同时结合当下最新的教育理念“三生教育”,让我们共同认识和贯通生命、生存和生活这个人生的重大课题,以通过德育的力量。建立德育实践共同体,联合引导学生的“三生”发展成为必然。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就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的理念也是又一次的德育创新,也是当今形式“三生教育”主题下德育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生教育”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应当是、必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三生教育”引入大学生的主体生活,运用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与理想政治教育想结合,为今后的德育创造更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