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锦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个重要勘探区块,元古界是该区有油气藏发现的一个全新的勘探目的层。参考了前人的地层划分方案,将工区内的地层展开对比,统一了工区内钻井的分层方案;明确了各地层层系的展布趋势;追踪解释了杭锦旗地区T9、T12、T13、Tg等的地震反射层位;制作了相应各层的视铅垂深度构造图、沉积厚度图等图件;假定沉积厚度受古构造升降格局所控制,分析了杭锦旗地区的元古界古构造面貌与演化;根据该区所提取的地震属性以及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的总结和分析,得出了该区的主要的沉积特征。并根据古构造演化和今构造特征与油气运聚散的关系,及烃源岩等有利成藏条件,指出了该区几个主要油气聚集带。杭锦旗地区中元古界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断陷层和坳陷层,二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地震波组T13)。坳陷层夹白云岩的特点可与露头区的中元古界蓟县系对比,覆盖区的断陷层的时代为贺兰山的长城系,坳陷层则相当于贺兰的蓟县系。断陷层分布局限,主要为扇三角洲粗砂岩、细砾岩局部夹-浅海陆棚灰色泥岩沉积。坳陷层分布广泛,工区内接近边缘相,为扇三角洲杂色砂岩、细砾岩夹褐色泥岩、碳酸盐岩,向西逐渐变为潮坪和开阔台地。杭锦旗地区元古界的砂岩普遍发育。岩性主要为不同粒级的岩屑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局部发育裂缝。储层整体属于低孔-低渗、低孔-特低渗型储层。中元古界地层的古构造演化和今构造特征,指示了该区的古构造演化与油气运移路径、方向、聚集和散失的关系。参考了关于该区烃源岩生烃的研究成果,考虑到生储盖等条件,确定了锦3井和石鄂2井连线附近及其北西地区、鄂2井西的地势由陡变缓的转折区带的裂缝储层发育区以及锦13井以东的断裂与断裂交汇处三个有利油气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