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以三因制宜理论为基础,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特性及人群体质,通过分析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证素及用药特点,以期初步推论岭南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并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
纳入480例从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BMI、病程、发病季节、中医证型、方药等相关信息,对中医证型进行证素拆解,中药进行归类,通过综合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病程、发病季节的相关性,以初步探讨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特点。统计方法上,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480例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男女发病率相近(1.10∶1),非超重及肥胖型与超重及肥胖型2型糖尿病比例相近(1.17∶1)。
2.从证型中共提取出8个病性证素,依次为:火(热)(50.6%)=寒(50.6%)>阳虚(49.4%)>湿(35.2%)>气滞(30.8%)>气虚(4.4%)=阴虚(4.4%)>血瘀(1.9%)。
3.病性证素的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季节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质指数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以火(热)为主,女性以寒、阳虚为主;青年以火(热)、气滞为主,中年以寒、火(热)为主,其次为阳虚,老年以阳虚为主;病程1年以内以火(热)为主,1-5年以火(热)、寒为主,5-10年及10年以上以阳虚、寒为主;春季以火(热)、气滞为主,其次为寒、湿、阳虚,夏季以火(热)、寒为主,秋季以火(热)、阳虚、寒为主,冬季以阳虚、寒为主。
4.出现频率10%以上的中药有24味,其中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炙甘草(85.2%),其次为干姜、生姜、白术、茯苓、红参、桂枝,均超过50%。
5.将出现频率为10%以上的24味中药归类,按频次高低可归纳为:补气药>散寒药>温里药>祛湿药>清热药>补血药>疏肝解郁药>补阴药,所涉及的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寒>阳虚>湿>热>血虚>气滞>阴虚。
结论:
1.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可能以内寒外热、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且始终兼有脾气虚,或夹湿,或夹气滞。
2.病机因人而异:青年多见肝郁化火,中年多见寒热错杂兼阳气不足,老年多为阳气虚衰;男性和病程早期患者多见胃中积热,病程早中期患者多见寒热错杂,女性和病程中后期及后期患者多见阴寒偏盛、阳气虚衰。
3.病机因时有别:春季以肝郁化火为主,兼有寒湿、阳气不足,夏季以寒热错杂为主,秋季以燥热、阳虚和寒证为主,冬季以阴寒盛、阳气衰为主。
4.岭南2型糖尿病在中医治疗上应当以健脾益气为基础,寒热并用,着重温阳散寒祛湿,并适当疏肝理气。
本研究以三因制宜理论为基础,结合岭南地区的气候环境、地理特性及人群体质,通过分析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证素及用药特点,以期初步推论岭南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并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
纳入480例从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其性别、年龄、BMI、病程、发病季节、中医证型、方药等相关信息,对中医证型进行证素拆解,中药进行归类,通过综合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BMI、病程、发病季节的相关性,以初步探讨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的中医病机特点。统计方法上,将收集的数据录入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本研究480例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年龄以中年为主,男女发病率相近(1.10∶1),非超重及肥胖型与超重及肥胖型2型糖尿病比例相近(1.17∶1)。
2.从证型中共提取出8个病性证素,依次为:火(热)(50.6%)=寒(50.6%)>阳虚(49.4%)>湿(35.2%)>气滞(30.8%)>气虚(4.4%)=阴虚(4.4%)>血瘀(1.9%)。
3.病性证素的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季节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质指数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以火(热)为主,女性以寒、阳虚为主;青年以火(热)、气滞为主,中年以寒、火(热)为主,其次为阳虚,老年以阳虚为主;病程1年以内以火(热)为主,1-5年以火(热)、寒为主,5-10年及10年以上以阳虚、寒为主;春季以火(热)、气滞为主,其次为寒、湿、阳虚,夏季以火(热)、寒为主,秋季以火(热)、阳虚、寒为主,冬季以阳虚、寒为主。
4.出现频率10%以上的中药有24味,其中频率最高的中药是炙甘草(85.2%),其次为干姜、生姜、白术、茯苓、红参、桂枝,均超过50%。
5.将出现频率为10%以上的24味中药归类,按频次高低可归纳为:补气药>散寒药>温里药>祛湿药>清热药>补血药>疏肝解郁药>补阴药,所涉及的病性证素依次为:气虚>寒>阳虚>湿>热>血虚>气滞>阴虚。
结论:
1.岭南地区2型糖尿病可能以内寒外热、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且始终兼有脾气虚,或夹湿,或夹气滞。
2.病机因人而异:青年多见肝郁化火,中年多见寒热错杂兼阳气不足,老年多为阳气虚衰;男性和病程早期患者多见胃中积热,病程早中期患者多见寒热错杂,女性和病程中后期及后期患者多见阴寒偏盛、阳气虚衰。
3.病机因时有别:春季以肝郁化火为主,兼有寒湿、阳气不足,夏季以寒热错杂为主,秋季以燥热、阳虚和寒证为主,冬季以阴寒盛、阳气衰为主。
4.岭南2型糖尿病在中医治疗上应当以健脾益气为基础,寒热并用,着重温阳散寒祛湿,并适当疏肝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