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慢性肾衰(CKD4-5期)非透析患者便秘与湿浊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而为通腑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衰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和临床分析,选择相关观察指标,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饮食习惯(有无经常进食果蔬、有无进食辛辣史),用药情况(有无使用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钙剂、铁剂、含铝的降磷药/抑酸药、含有大黄的中成药/中药汤剂),肾功能情况(血肌酐、血尿素、肾小球滤过率),是否为湿浊证。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根据多元统计分析样本含量估计的原则(样本量估算n=观察指标数×(5-10)倍)及相关标准,纳入广东省中医院肾病科门诊慢性肾衰(CKD4-5期)非透析患者160例。采用面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数据均输入PASW 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与慢性肾衰便秘相关的危险因素。最终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向前逐步分析法)对便秘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水平统一为α=0.05。结果:在纳入的160例慢性肾衰(CKD4-5期)非透析患者中,男性患者有84例(52.5%),女性患者有76例(47.5%);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20岁,平均为59.12岁。CKD5期患者一共110例,占比68.7%;CKD 4期患者一共50例,占比31.3%。便秘的患者一共62例(38.8%),非便秘的患者有98例(61.2%);湿浊证的患者一共有119例(74.4%),非湿浊证的患者有41例(2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2.409,P=0.017)、血肌酐(t=4.026,P=-0.000)、血尿素(t=8.316,P=0.000)、肾小球滤过率(Mann-Whitney U=2023.000, Wilcoxon W=3976.000, Z=-3.555, P=0.000, P<0.05)、是否为湿浊证(χ2=8.596,P=0.003)与慢性肾衰患者的便秘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27,95%CI=1.002-1.053;P=0.032)、血肌酐水平(OR=1.003,95%CI=1.001 ~1.004; P=0.001)、是否为湿浊证(OR=2.497, 95%CI=1.025~6.082; P=0.044)是与该类患者便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便秘在慢性肾衰(CKD4-5期)非透析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发生率。慢性肾衰(CKD4-5期)非透析患者便秘与湿浊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辨证为湿浊证的患者出现便秘的可能性比非湿浊证患者较大。